新笔下文学

第62章 孝子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大货车的出现,让大爷脸上写满尴尬。不过大爷应变奇快,解释说地质灾害的风险确实存在,所以我们要对车辆进行管控,至于这辆运煤的大货车嘛,是这样的,我们这是只出不进,所以从黑镇往外走还是可以的......

大爷正在圆场,黑镇的党委书记上官喜闻讯赶来,一看把关大爷连副县长的中巴车都给拦下了,面上故作愠色,责其老迈昏聩、四六不懂,不分轻重缓急,也不看是什么车就随便拦,心下喜其执法如山,管你是谁,说不让过就是不让过,颇有周亚夫军细柳的古遗风,暗嘱村上每天的工资再涨一百。郝县长也颇有汉景帝那种被小兵拦在大营之外也不恼不怒的风度,夸赞把关大爷有原则郝白一看,负责把关的大爷正是楚鹿乡卫生院的门岗“孙中堂”。孙中堂在卫生院养成了常年背锅、见怪不怪的习惯,对上官喜的批评连连称是,心说你放你的狗臭屁,俺挣俺的高工资,咱们各取所需。郝白奇怪孙中堂怎么跑这来了,孙中堂表示,这里虽然是临时工作,但贵在工资高,一天五百,而且日清日结,简单粗暴。更何况,我本黑镇人,来守黑镇门,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上官喜也上了中巴车,一边引路,一边介绍情况。黑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盛产高品质的煤和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着名的兵工厂,生产的戈、矛、剑、刀、箭簇等各种兵器,弄死过好些个在历史书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弄死的兵卒和平头百姓更是不计其数,楚鹿乡的刀就是以黑镇的铁为原料。建国后大搞建设,当时提倡“有水快流”,小煤窑、小铁矿一时蜂起、遍地开花,靠山吃山,当时有两个真人真事流传至今:一个是孩子娶媳妇要盖房,刚开始挖地基就挖到了铁矿石,结果一合计,房子也不盖了、媳妇也不娶了,房子就地改成了铁矿,开始挖呀挖。一个是死了爹办白事,选了块墓地,刚开始挖就挖到了原煤,爹不能不埋啊,于是另选了一处风水宝地,结果一挖也挖到了矿石,只能一边感谢老爹英魂显灵,一边另找别处匆匆掩埋,靠着两处矿脉暴富起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面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楚鹿乡小宋乡长的父亲大人宋福贵。黑镇的煤矿铁矿挖了几十年,从这个角度来说,《群众报》大记者给定义的“历史遗留问题”确实是所言非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黑镇小矿点发展到顶峰,当时有大领导来调研,看了看总结了一句“百家千矿、百孔千疮”。后来推进矿权整合,外来的公办企业和黑镇的各路诸侯施展浑身解数各显神通,争权夺地,阴谋阳谋,当时黑镇天下比战国时代的大争之世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争暗斗多少事,明枪暗箭多少人,多少风花雪月,多少恩怨情仇,多少豪杰人物出现在历史舞台呼风唤雨,又在历史大潮的冲击之下淹没不见,大浪淘沙,英雄廖廖。

上官喜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郝县长之前和上官喜不是很熟悉,听他讲的深入透彻,赞他情况熟悉、底数清楚,不像有的乡镇主官,“一问三不知,汇报带副职”。上官喜面露苦笑,无奈解释说,不是因为自己对黑镇情况熟,主要是因为自己在黑镇待的时间长。上官喜祖籍西安,世居洛阳,先祖避祸又迁居文宁县深山之中,据传大概就是在明珠岭一带,后来世易时移、祸端消弭,久居山中多感不便,这才再举家迁到白镇。上官喜毕业后分配到黑镇中学当老师,因为擅长写材料,被镇领导慧眼识珠、简拔出列,从乡镇的通讯员、到党政办副主任、主任、宣传部长、副镇长、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一个一个当了个遍。为什么不换个地方,原因有二:一是黑镇因其经济活跃、矿多事多,导致镇情庞杂、社情复杂、人情乱杂,工作上总是需要一个明白人、本地通,历任领导离任交接时,总是叮嘱后来人“内事不决问上官”,于是上官喜就一直被留在黑镇,一直到当了党委书记。二是还是因为黑镇经济活跃、矿多事多,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全民:我有九十九种生活技能 邻家雪姨 神医奶爸在都市 盛妆山河 僵尸围城之无敌总裁 医界天骄 演员人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