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0章 商鞅是以死表明志向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不过儒家那边又是如何呢?他们构想的君王是个无比高尚的圣君,要用爱心感化臣民,对于他们的过错,即使是大错也要轻惩,以圣人的仁慈去劝诫宽恕他们,使他们心怀感激;于是,臣民就会效仿圣人,争相做好事、行善举。

从理想框架来看,法家相较于儒家更具有实践性。

慎到提出的‘人治’,核心在于对君主个体的要求,但这位君主又是国家的轴心,一旦君主治国无方,国家岂能不陷入危机?

慎到时代的齐威王早年疏于朝政,导致内政腐败,官场黑暗,外敌侵凌。后来齐威王痛定思痛,从自我做起,严查国内贪腐官吏,重申法制。

老爹,您还记得齐威王与两位大夫的故事吗?”

“自然记得,说的是有两个大夫,许多官员都说即墨大夫不好,反而盛赞阿大夫。

齐威王暗中调查后发现,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不善于交际,但他管理下的百姓并无怨言。

相反,阿大夫擅长社交,可他管辖的地方却是民怨沸腾。

于是齐威王重赏即墨大夫,而将阿大夫处以烹刑。

从此,齐国上下振奋,政治逐渐清明。”

“没错,事情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很好,齐国因此强大起来。

然而这也埋下了隐患,齐威王虽然是明君,但在处理阿大夫时并未进行公开审判,没有给予阿大夫为自己辩护的机会,这就是问题所在。

为何即使明知某人罪孽深重,仍要经过公开审判程序,列明罪状后再行处置,就是为了在法律面前体现公正公平原则,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据可查。

阿大夫治理的地方,或许存在其他难言之隐呢?

倘若国君长期不理朝政,当地万一发生灾荒,或者自然条件本就不如即墨城优越,这些客观因素同样可能导致民众不满。

所以,是否冤杀尚不得而知,至少应有审判的过程。

而在齐威王那里却没有,一切都依赖于君主个人的主观判断,这是非常危险的。尽管齐威王可能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但不能保证后世的君王也能如此英明果断。

到了齐泯王时期,由于齐泯王威权震天,不少大臣都不敢轻易进谏,即便国君犯错,也不敢指出。

因此,法家体系的第一个破绽就在于势制。

虽然法家势制强调依法治国,但其根本还在于要求有一位明君坐镇。”

对此,嬴政表示深深的赞同。

“接下来要说的是申不害,也就是现今的申子,他也深受道家老子权谋思想的影响。申不害认同势派与法派的观点,强调君主的权位稳固,这样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无阻。

他在韩国推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与商鞅的做法颇有相似之处,诸如开垦土地、废除井田制,提倡有功必赏,大胆任用有才干的人才,积累国家财富,收缴各贵族私兵,重视兵器制造。韩国之所以被誉为‘劲韩’,是因为申不害变法使其富国强兵,令列国不敢轻易侵犯。

然而他认为仅有上述还不够,关键在于君王自身需具备智谋。春秋战国时期,臣弑君之事屡见不鲜。

因此,申不害提醒君王不应盲目信任任何一位大臣,用人而不完全信赖。君王应当做到内心不动声色,让臣子揣摩不到君王的真实意图,如此一来,臣子无法看到君王的底牌,从而减少了很多阿谀奉承和图谋不轨的行为。

申不害提出了运用‘术’的方式去监督审查贪官污吏,迫使他们忠诚尽责。

权术运用,申不害并非首创,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自保,都会运用一些手段,这种手段也可以理解为谋略。然而,在官场政治斗争中盛行的驭臣之术,必然伴随着欺君之策的滋生。

臣子害怕君王,便会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只修旁门左道 邪王扶上榻:农女有点田 吞噬古帝女主 我在末法年代得道长生 无限与零的启点 荆州记 人在奥特:开局成为光线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