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四十章 冲突升级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三破论》作者不详,内容上继承了顾欢的很多观点,分别从政治、经济和伦理等角度系统地、全方位地对佛教发起了攻击,说佛教之祸猛于虎,是“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由这三破展开,深刻剖析了佛教的扩张带给华夏的上至国家,下至个人的危害,作者大哥甚至大骂胡人“不异禽兽”,言辞之锋利更甚于《夷夏论》。

当然,这位大哥也绝不是仅有骂街泼妇的那种低级的攻击手段,同样从佛道的教义、死生的态度等方面深层次地分析了二教的不同,当然是使劲抬高道教,贬低佛教了。此文一出,和尚们立刻红莲业火冲天而起,纷纷向各大媒体投稿,于是《辩惑论》《灭惑论》《释三破论》等相继出炉,要让天下的和尚们听到反击的声音,也向天下的士人和道教界的老道们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这次相互诋毁的辩论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北周时,道安和尚(和西晋的道安不是同一人)还写过一篇《二教论》,可见当时佛道间的斗争还在继续。

进入第二次夷夏论之争以后,佛道双方就不再是温和地辩论了,而是没有底限地斗争了,总之就是互亮刺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刺刀出来了,那就肯定要见红了。

佛教反击最强烈的就是南朝玄光和尚的《辩惑论》和甄鸾的《笑道论》,这些攻击也直指道教的缺陷,从道教的长生信仰、炼养、科仪、组织、经书、常被农民起义利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加以抨击,比如说道教有“五逆六极”的罪恶,时刻不忘记提醒统治阶级道教的黑历史。

此时的佛教界的大和尚们甚至不承认道教的合法存在性,说除了我们佛教,华夏大地上只有一个儒家,这是我们佛教界承认的,至于你们所谓的道教,只不过是儒家的一个分支罢了。

当然了,佛道之争是一个长期的话题,还会继续下去,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就不展开了。两次夷夏之辨,二教相争,最终结局反而是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完善,人家说你有什么毛病,如果是事实,不是你一口否认就能行的,大家还都是有身份的人,基本的面皮还是不能丢,不能耍无赖那一套,所以嘴上不承认,私下里还是得想办法补救吧。比如前文提到的寇谦之和陆修静,就是在道教的义理不完善、经书数量、质量比不上佛教这方面感到压力,想办法完善,直到三洞经书的目录和体系出来以后,道教在经籍方面才勉强能够和佛经相抗衡了。

过去也好,未来也好,历史上佛道双修的,儒释道三修的道士不在少数,别人的好的东西学过来就是自己的,弥补了自己的缺陷或不足,这是自己的进步,没必要不承认别人的长处。

北周武帝时,为了儒、释、道的问题没少开会,会上你来我往,拍桌子、扔靴子吵得也可以了。皇帝呢,支持儒学自然是没有疑问了,因为还要靠大儒们帮道统治国家和汉民嘛,少数民族嘛,知道自己治国是不如儒家的。至于佛、道,终归还是要看有没有用处,这才是决定位次甚至是否消灭的根本。前面提到过,甄鸾给皇帝写了篇《笑道论》,道安和尚也写过《二教论》,此时就不是含蕴地说你不如我好了,而是直接攻击道教种种不是,希望通过说服上层来打击道教。

面对佛道这种长期的争论不休,547年五月,北周武帝干脆下令同时废除佛、道二教,这下也就不用再听你们吵架了。但是呢,由于王延和严达等楼观道士和皇帝间的亲密关系,所以对道教的处理就成了“自五岳观庙外悉废之”。这就有点耐人寻味的意思了,更有意思的是,不到一个月北周武帝又敕建了着名的通道观,让田谷十老搬进新居,开始编校道经,对道教偏袒得都不加掩饰了。因此,我们说梁谌的《西升经》打开了佛道之争的潘多拉魔盒(学者们多数还是认为《西升经》出自梁谌),之后,“田谷十老”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海兵 大唐:最强争霸系统 医品毒妃倾天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清明上河图 帝国第一家丁 晋末的卯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