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七十九章 刘沅:儒宗道用 归宗孔孟 3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是研究中医的道友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起他的徒弟来,可能有很多道友听说过了,就是着名的伤寒学家,火神派祖师郑寿全(字钦安,1824-1911)。

说到郑寿全和火神派,这里多讲几句。刘沅的医学理论是建立在道家的阴阳、五行上的、先后天框架下的,对于阴阳尤为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当深入。刘沅的医道理论是个比较完善、丰富的体系,他把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融合进了医学中,特别是内丹方面的东西用得非常多,形成了具有道家思想的,既要归宗孔孟,还要存心体仁的流派。

郑寿全16岁时就跟着刘沅学习医术,经常说,师傅当年教导他必须重视阳气,一个人健康与否全靠这股阳气,阳气不足,人就不会健康,所以他这一派就是强调扶阳,后人就称为扶阳派。郑寿全后来写过一部医书,叫《医理真传》,令扶阳派在江湖上名声大振,因为阳就是火,所以又称为火神派,而且至今还有传承。

在刘沅之前,江湖上已经存在一个温补派民,后人经常会把它和扶阳派混淆,认为二者就是一回事。其中的原因呢,大概是因为传统中医都是非常重视人体的先天元气的,用易经来解释就是要尽力去保护坎中的那一阳,如果医道达到某种层次以后,就会把医治人上升到以后天返先天为核心的天人合一之道上来,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应付那一阳的各种治病方法,是不是本质都一样呢?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别说内行人了,就是外行也能感觉出来扶阳和温补好像不太一样吧,虽然具体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就不清楚了,为此特意和一些老中医聊了聊,还别说,真有可以把二者的区别讲一讲的高人。

首先,二者为什么容易弄混,原因是大家都是讲究培养阳气的。温补派最早在明代就流行了,有一些对于我们这些圈外人士来说很陌生的代表性人物,如薛己、孙一奎、张介宾等等,其中着名的代表是张景岳,估计很多道友都知道他。他们这一派非常重视对脾胃和肾脏的温补,认为这里面的阳气是生命的根本、主宰,当然也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这里不多讲。

郑寿全则对张景岳的着名的温补药方,如金匮肾气丸、大补无煎等里面所体现的医道很不赞同,认为不怎么样,因为他的那套理论是从内丹理论中来,比如添油续命等等,那可是能修仙的,和温补派的区别就是我们更重视对神、气、形三个层次上的把握,着力去帮扶坎中的真阳,而不是温补派那样用益精补血之类的办法去补肾。

当然,对于外行来说,要想理解老中医那套理论还是挺困难的,这里就不献丑了。

有学者认为,《槐轩全书》表面看是纯粹的儒家文章,实际上你细品,里面处处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各种术语如阴阳、太极、精、气、神等等,养气、静修,各种内丹理论。在门人弟子们请教道教方面的问题时,刘沅的回答也相当专业,比如他对弟子们讲“道者天理”,道不是随口说说的,是存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的,都在潜移默化地指导人去修行,去做人,当然,最终刘沅是为了把道和伦常联系起来,是为了把道引进儒家的伦理体系中。

仔细读刘沅的作品,可以分析他的学术思想来源大概有四:

其一自然是家训,特别是老爸刘汝钦,培养了他追求纯一,止于至善的品质。

其二就是刘沅特别推崇的儒家元典,他说“凡事必宗孔孟”。

其三是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对他的影响。

最后是野云老人,是他的道教思想、穷理尽性、内外本末之功的来源。

第一点不多讲了,主要讲一下后三点:

刘沅是极为尊重儒家元典的,在《槐轩全书》中,十三经的恒解是最重要的,因这些本是儒学的圭臬。刘沅认为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海兵 大唐:最强争霸系统 医品毒妃倾天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清明上河图 帝国第一家丁 晋末的卯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