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据说尚书令韦信的工程计划修改书递上去后,首先炸锅的不是增加了工作量的工部,而是管国库的户部。
户部尚书:“没钱,今年的预算就这么多,我一个子都不会多给,你有本事弄死我!”
据说当时要不是朝会,圣人在上面看着,被气到脸色发青的韦信估计会抄起手中的朝笏(笏板)上去抽他丫的。
两人在朝会上一番唇枪舌剑后,最后还是圣人拍了板,修!让工部打个欠条,从后面工部规划的工程支出中一点点扣除,慢慢还!
工部众人:wdnd!躺着也中枪啊!
于是在被尚书省以工部的名义对冶城打了白条后,圣人又用工部未来几年的工程款对户部打了白条,据说工部尚书退朝后,气到直接在署衙砸了一套茶碗。
你问张伟怎么知道?
因为工部侍郎来现场探班的时候,在庞兴他们这些工部官员面前,狠狠地吐槽了一番,张伟当时就站在旁边吃瓜。
随着从长安回到渑池的尚书令韦信一声令下,整条驰道工程的监管官员和工匠都是叫苦不迭,增加了工程量是一回事儿,主要是冶城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负担起这么长一条轨道所需的铁制器物,只能一批批的交割,极大延长了工程时间。
其实张伟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将这条驰道开放给民间使用以收取费用,像现代修高速一样,将收费权直接过渡给户部,至于之后能不能回本就是户部该操心的事了。
不过这事与他无关,他也就没往上提,说个难听的,涉及到利益的问题必然会起纠纷,到时候神仙打架,他一平头百姓要是掺和进去,估计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花的是工部的钱,关他屁事!
待此间事了,张伟也随着庞兴回了兴泰仓工地,随之一同到达的还有朝廷发下来的赏赐。
“工部司承务郎庞兴,居职勤事任劳,精艺精敏,能用下言,知物之是非,有功于国,今升任候补郎官,加朝散大夫位,赐金百两,望后勉之,以事国家。”
“民,张伟,聪慧机敏,献艺于国,为民之表率,可录吏员,同赐百金,望后勉之。”
庞兴、张伟稽首拜谢:“谢圣人赏赐!”
其实这不是圣旨,或者说隋唐之际根本就没有圣旨这种东西,直到宋朝时,皇帝和大臣才通称帝令为圣旨。
隋唐时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一般由内史省(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颁发,并且开头用的也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格式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隋唐时诏令的开头一般是“门下,天下之本………”这样的。
赏赐张伟和庞兴这样的小事,别说门下省了,根本轮不到中书省出手,这估计就是尚书省内部下发的敕令而已,但感谢还是得谢圣人(皇帝),毕竟家天下的时代,你不感谢皇帝你想感谢谁?
尚书令韦信吗?
你居心叵测,竟敢陷害韦相爷于不义!
这份敕令的内容就比较有意思了,先说庞兴,敕令里写的很清楚,升任,说明他升官了,但是官职是候补郎官,如字面意思,大致就是按道理你现在应该升任郎官了,但是该官职现在没有空缺,你就在原来的位置上先干着,有空缺了优先安排你接任,属于升了但也没升。
不过品级和俸禄都已经调上去了,至于你能不能等到,而不是在那之前就翘了辫子,则完全看个人运气。
庞兴年过五十,才不过是工部司的承务郎(从六品上),正五品上的候补郎官对于他来说也不过只是个心理安慰了,鬼知道等到那一天时,他会不会早就在工地上过劳死了。
加朝散大夫位,先说明,朝散大夫(正四品上)是官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