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62章 后事(明天上架,请多多支持)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彻底打动阅卷的上位者。

想到此处,姜绍长长呼出一口气。

经过一连串的事情,他算是看破了,管你三国还是魏晋,不管什么朝代,干成事的诸多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最关键,而掌握体制内核心权力的领导者,无疑就是那个关键少数之一。

吹哨者、闯入者这些角色,姜绍前面已经干过了,为了救亡图存,把局面搅得天翻地覆,自己也差点掉了脑袋。

所以现在他想在剧烈危机过后转入推动者、建设者的角色,这就必须学会说服关键少数,尝试在时下蜀汉这套体制内一步步实践自己的想法,使得蜀汉这艘破船能持续向好的方向行驶。

这篇文章,就是他投石问路的第一颗石子。

身在前方,一线的千疮百孔、汉中的残破局面,大将军姜维心知肚明。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接下来,要收拾大战过后这个残破局面,还不知要费上多少心思。

也只有一些脑袋里长满肌肉或者别有用心之人,才会上蹿下跳,撺掇大军趁势发动北伐。

像大将军这种真正坚定的“北伐先锋”,这个时候反而冷静下来。

若按照他开战前的设想,在魏军攻汉中失败撤退后,自然是汉军大举反攻、席卷敌境的大好时机,但战事眼下打成这个样子,大将军姜维是很清楚,损失惨重的汉军根本不具备实力去扩大战果,能够勉力维持面上的对峙形势,已经是叨天之幸了。

眼下,摆在他案前的,是一大堆来自后方的公文。

说来令人啼笑皆非,战时生死一线,全靠姜维在前线掌军,后方谁也不敢跳出来指手画脚,免得大军落败连带着担个罪名。

可一旦汉城大捷、魏军败退的军中露布到了成都后,形势骤变,后方急递前线的文书数量大增。

听说朝堂也跟时下的军中一样,但凡还算是个角色的,都忍不住要跳出来说上两句,似乎怕少了一份自己在后方“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或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功劳。

尚书台是明里暗里各种方式催促姜维尽快结束战事,以便朝廷遣散军民,务农田耕,这既是大后方吃紧的现实考虑,也是担心大军军权继续留在姜维手中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另外还有一些后方主动请缨的文书,从剑阁反攻到汉中大战,大仗小仗都是军中老卒和部分南中兵卒、新军打的,炎兴新军中那些一直留在后方没有上阵的勋贵子弟眼见胜负明显、战事将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战场上捞取最后的军功,因此积极请战,争先恐后要为国杀敌。

敌军遁走,汉中是没仗可以给他们打了,但阴平、武都多少还有一些小规模战斗可供他们发挥。

这些事情军政高层都是心照不宣,抓住反击战胜利的尾巴,该上战场镀金的镀金,该打顺风战赚军功的赚军功,区别只是要跟谁交易,让谁家的子弟分一杯羹而已。

总而言之,这段时间关于人事调动、边防部署、兵马钱粮调拨等等,大将军幕府和朝中各方少不了一番博弈,最终才能敲定实施战后的各项事宜。

眼下前线的当务之急,其实还是收拾汉中局面。

有了差点全境沦陷、破家灭国的教训在,汉中终究还是要回到“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的布防格局,以当下的国力人心,蜀汉是不敢再弄险行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策了。

边境防务进行大规模调整,随之而来就是诸多衍生问题。

一是是否收缩阴平、武都等地边境战线。若是收缩,沿边诸多围戍、蚕食魏国边境等措施不免都要放弃,这是姜维过去多年经营的心血,更干系北伐大计的进退损益、人心向背,实在不是三言两语说放弃就能够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逍遥小师爷 大明边军 逆隋 穿越后的没羞没臊 重生之大宋明君 我的公公叫康熙 亮剑:老李,我真不是军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