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68章 昌邑见龙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兖州,昌邑。

“文若,州中粮草可还足够?”

“与诸郡郡守的催粮文书可曾发去了,其等可有回话?”

曹操、郭嘉、荀彧一行,刚从城外的赈灾点回来。

一路上,曹操就粮秣一事,仔细询问荀彧。

收降青州黄巾,如今最大的阻力便是粮草。

尤其今年因为黄巾入寇,山阳、任城、及东平国,三郡之地,农耕都大受影响。

不少自耕农因兵灾沦为流民,田地荒芜,需州府赈济方可活到来年。

如此巨大的工程,使得曹操焦头烂额之下,急忙将麾下最擅内政的荀彧从东武阳调至昌邑。

荀彧理政之才,可比萧何。

州中政事,其人到任不久,便已是熟知于心,故此刻面对曹操所问,能一一作答。

“文书俱已发去,然而诸郡长官皆称为难。”

“至今上缴的粮秣,仍不及明公所定额度的十分之一。”

“陈留张太守更是回书,言陈留久遭贼乱,郡府已无半点余粮可缴。”

曹操闻言,脚步一顿,回视荀彧道。

“文若莫非记错了?”

“吾与孟卓(张邈)自幼相交,情谊非同寻常,昔年讨董时,吾亦多承其助。”

“后本初令我杀孟卓,吾始终不从,并为孟卓而数次责备本初,此事孟卓亦是知晓。”

“陈留乃大郡,纵遭贼乱,郡府又岂会挤不出半点粮秣?”

曹操连连摇头,始终不太相信。

荀彧无奈下,只能从怀中取出一封文书,递与曹操。

曹操阅后,面色一时阴晴不定。

郭嘉见此,联想起后来张邈反叛曹操,使得曹操一州之地仅剩三县之事,一时有所悟。

自曹操入仕以来,张邈职位一直都在曹操之上,往日亦是张邈提携曹操。

结果有朝一日,被提携者,反倒位居己位之上。

这种身份变动的落差感,无疑让张邈难以适应。

尤其张邈还知道,袁绍曾经令曹操杀他。

纵然那时曹操未应,可谁又能确保,曹操成了兖州牧后,不会为了与袁绍维持盟好,而将他给卖了?

他与曹操自幼相知不假,袁绍与曹操却也是发小故交。

为己身安危计,张邈只会加强对陈留的把控,又岂会甘心将粮秣交出?

而曹操这种英雄,所求的势必是将兖州彻底掌握。

换而言之,双方之间的矛盾,自曹操成为兖州牧后,就已经是不可调和的了。

郭嘉暗暗一叹,开口道。

“明公,济水两岸,平地甚多。”

“明公不妨先行屯田之策,收因兵乱而致无主之地,用以安顿黄巾降人。”

“再行以工代赈之举,开挖梁渠,引济河之水,以供来年灌溉用。”

“至于当下粮秣缺口,可向李氏等州内豪族借粮,还可另派商队前往它州求购。”

曹操颔首,强打精神,言道。

“奉孝所言,俱可施行。”

“有劳文若辛苦数月了。”

荀彧道;“不敢,此分内之事耳。”

众人皆看出曹操兴致不佳,想必是因张邈之事而一时心烦。

故而议定此事后,便不再多言。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将入州府之时,忽有数百归鸟自城上掠过,呦呦作鸣。

众人被鸟鸣声吸引,皆抬头觑望。

红日之前,一道云气,竟然横贯昌邑。

晚霞余光映照于云气之上,使其看起来蔚为壮观。

曹操本是诗人,常有慷慨浪漫之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这鱼钩我不敢用 穿越第一天,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开局就带唐太宗造反 寒门仕子 大秦潮公子 不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