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着如何削减节度使的权力。
“节度使”这个名字,现在恐怕已经成为了所有唐人的心病。
“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起兵叛乱时都担任着割据一方的节度使。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节度使那过大的权力,酿成了“安史之乱”的惨剧。
节度使的权利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起。
第一、财政方面。
唐朝的节度使可以在自己的辖区屯田,自给自足,满足自己军队的后勤补给,完全不用担心被唐朝中央政府掐住脖子,没饭吃。
同时,节度使还拿到了食盐资源的管理权,收取盐税,因此那些节度们一个个富得流油。
第二、军事方面。
在军事方面,藩镇实行募兵制,只要藩镇的节度使有足够多的银子,就可以无限制的招兵买马。
而唐朝中央政权却没有办法掌握和控制节度使军队数量,甚至可以说已经失去了对藩镇节度使军队的管理权,这些士兵,完全就成为了节度使个人的私兵。
而且节度使能统一调动、灵活性更强的几个集团军作战,并且拥有“军事专杀”权。
第三,行政方面。
为避免地方官对节度使军事行动的影响,从天宝中开始,节度使们便拥有了藩镇的行政权。
藩镇的官员都是由节度使上报唐朝中央朝堂任命,即使州刺史也为节度使所属。
这样一来,藩镇节度使便拥有了其辖区内数州的行政权,可以自行选拔任命官员,导致蛇鼠聚成了一窝。
不但如此,有的人甚至还兼数道的节度使,这样一来,可以想象结果将是如何的恐怕......
可历史上的唐玄宗为何要给节度使那么大的权力呢?
原因其实还是在大唐面临的强大外敌上。
自唐朝初期以来,大唐朝廷就面临着巨大的外敌威胁。
吐蕃、突厥、奚、契丹等轮番上阵,不断侵扰唐朝边境地区。
唐太宗在的时候虽然把他们打老实了,可却没有把他们打死,这些番邦在恢复过来后,便又对富饶的大唐产生了想法。
可惜的时候,大唐的皇帝不都是李世民,也没有李世民时期那么多的将才。
面对异族的频繁而灵活的骚扰,唐朝军队往往只能疲于奔命。
异族往往都是数千或者万余精骑出动,行动迅速,来去如风。
往往当唐朝的朝廷收到敌人进攻的消息后,他们才开始战斗动员、运送粮草、集结军队。
等到好不容易把军队开到前线阵地时,敌人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鉴于这种被动挨打的困局,唐朝的朝廷便开始在边境重镇驻扎常备军队,而边境重镇的长官,就是节度使。
由于中央朝廷不太清楚边境的具体情形,所以便赋予了节度使自行招募军队的权利。
在盛世之中,愿意跑到边境去当兵的,一般都是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流浪汉和亡命之徒,他们只能以军队为家,终身从军,相当于职业军人。
节度使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他们对节度使有着很强的依附性,长此以往,节度使就对军队拥有绝对的控制力。
再加上节度使慢慢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大权,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掌握天下劲兵时,他们就相当于一个个土皇帝。
当中央权利被分化,当中央朝廷的权威被弱化时,那些土皇帝就会化身为一匹匹眼冒绿光的饿狼,对繁华的中原世界露出尖利的獠牙。
李隆基正是从后世的皇帝们那里得知了节度使的危害,这才下定决心要先一步制衡和约束节度使的权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