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甚至连四弟和十三弟他们都掺和进来了。”
老朱冷哼一声之后,才道,“你十三弟今年才多大?!也就比英儿大一两个月而已,这种事岂是他能做的了主的?!与其说是他的产业,还不如说是郭家的产业。”
朱元璋的第十三个儿子名叫朱桂,今年也才八岁而已。
母妃是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
虽然郭子兴和他的两个儿子全都死了,但是老郭家依然还有别的亲眷住在应天府中,算是郭惠妃的娘家人。
所以豫王朱桂在秦淮河北岸的产业,应该就是这些后戚打着朱桂的名义暗中操控的。
朱标想想也是。
就赶紧道,“那儿臣回去之后,一定叫人将此事调查清楚。若真是他人所为,儿臣就替十三弟做主,让他将酒楼典卖出去。”
“嗯。”老朱微微点头。
“但是四弟已经就藩燕京了,为何在应天府还有他的产业啊?!”朱标又问道。
“大抵是就藩之前的吧。”朱元璋不想纠结这些细枝末节。
因为在他看来,一个王爷在秦淮河开设一家酒楼算不得什么大事。
而且燕王朱棣是洪武13年才去燕京就藩的。
现在也才过去一年多而已。
而且秦淮河两岸的酒楼、青楼、勾栏瓦舍、赌坊可都是摇钱树。
虽然朱棣去燕京就藩了,但是产业又带不走。
继续当摇钱树不好?!
所以老朱直接问道,“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美瑜贤弟的本意应该还是想将秦淮河北岸纳入上元县县衙的管辖范围之内,儿臣看过他的五年规划,惊为天人。但是想要完成此计划,需要耗费的钱粮无数。单
靠收取百姓赋税,估计一百年都完不成。但是秦淮河北岸的这几十家商铺就不一样
了,家家都是摇钱树,一年的商税可抵百姓十年以上的赋税。”朱标回答道。
老朱悚然一惊,赶紧问道,“区区50余家产业而已,真能收取这么多商税?!”
“依照美瑜制定的收取商税的条例,只多不少。他制定的商税条例不是简单的三十税一,而是根据交易额度,产业规模,总资产,净利润等诸多因素来收取赋税的,总的来说,就是产业规模越大,家资越丰厚之人,收取的赋税越高。”
“儿臣觉得此条例大有可为,若是咱们的目光只在百姓身上,百姓的负担就太重了,不但每年要缴纳诸多赋税,而且还要承担徭役。那些商贾虽然社会地位低了一些,但是他们可比普通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若是长此以往,咱们大明朝的百姓就会富则越富,穷则恒穷。”
“儿臣这些日子找人统计了前宋的税收金额,真如美瑜说的那样,前宋的赋税收入比咱们大明朝多了将近三四倍。”
““」所以父皇,商税是应该改革了。”朱标一脸认真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但是朱元璋却摆摆手,道:“不急。”
“可是父皇…”
朱标的话才说了一半,但是朱元璋挥手制止了他,解释道,“朕的意思是先让这个小王八蛋在上元县折腾,看他能折腾出一个什么样子出来。反正也只是一县之地而已,又是在咱们的眼皮子底下,若是折腾的好,有好的政策,那么朝廷进行改良之后再推广天下也不迟,若是被他折腾的民不聊生,那也只是一县之地而已,咱们还有纠错的机会。”
“父皇的意思是,将上元县当成改革的试点?!”朱标问道。
老朱重重点头,道:“此子确实有些才干,这些天说的话朕也仔细思量过,确实有些道理,所以就让他继续折腾下去吧,且看他能把这上元县改造成什么样子。”
这才是老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