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四十一章 还真是妹妹呢?!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人各有心,心各不同。

赵鼎重返中枢之后,最先需要处理的竟是张浚。

张浚罢相,有的台谏官仍不甘心,继续上章弹劾。

有人说张浚身为丞相,因措置失当,损军四万,理应斩首。

也有人又翻出陈年旧账,重提当年的富平之战,言说张浚独断无谋,刚愎自用由来已久。

甚至有人指责张浚身居中枢三年,兴兵劳师,竭民力,耗国用。

当然,最后这条,赵鼎师徒都要背锅,毕竟,这样弹劾符合国策。

原本,处分张浚的诏书已经下了。

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提举江州太平观。

可赵构看罢那些台谏官的劄子,又突然勾起无名怒火。

御批道:张浚谪授散官,岭南安置。

岭南属于蛮荒之地,落职官员贬窜岭南,自生自灭,已经是最重的处罚了。

政事堂,赵鼎向其余宰执出示了赵构的御批。

“几位相公以为如何?”

陈与义率先开口,“陛下责罚太重,恐有志之士心寒,尤其是众太尉。”

张守轻轻颌首,“是啊,下官也是如此认为。”

“下官为张浚所荐,理应回避。”秦桧早就想好了三种回答。

无非就是赞同,反对,或者是模棱两可。

况且,以赵鼎的为人和当下所处的位置,以及和张浚的私交,都不可能对张浚落井下石。

索性便闭口不言,如今真正让他担心的事,就是赵鼎是否还会将其留在中枢。

按照官场惯例,他既然为张浚所荐,赵鼎重新组阁时一般不会留用旧班底。

赵鼎师徒对于几位宰执也有过讨论,张守执政四平八稳。

张浚稍显急功近利,但也是忠耿之辈。

白野对陈与义的评价极高,尤为喜爱那首《观雨》。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而此诗作于建炎三年,足见此人极善大略。

对于秦桧,起初,赵鼎是颇为欣赏的。

靖康年间,赵鼎任开封士曹参军,对秦桧的大义之举也曾仰慕的紧。

后来秦桧南归,朝中有不少人猜疑,赵鼎也始终不信。

当年为存赵氏,不避斧钺,怎会一眨眼就成了金人的奸细?

白野当时也没有反驳,只是反问一句,“北地多少王公大臣,为何只秦桧得以脱困?并且还是拖家带口,毫无折损?”

都说,当你怀疑一块玻璃的硬度时,这块玻璃就注定要碎。

再简单一点,当你怀疑那个人的时候,真相就已经不重要了。

何况,张浚与秦桧有举荐之恩,不说休戚与共,竟也无半句辩驳。

凉薄至此,不过,赵鼎也接受了白野的建议,朝堂之上,不同人有不同的用法。

秦桧不知为何,总感觉如芒在背,赵鼎面上,也看不出丝毫喜怒。

张守见赵鼎默不出声,又继续说道,“陛下责罚,应斟酌是公罪还是私罪,德远有过,乃是因公,因公而受重罚,今后谁还未陛下驱使?”

赵鼎抚须颔首,“子固兄此言在理,明日,你我一同面见圣上,据理力争。”

翌日,赵鼎和张守一起入殿面对。

赵鼎进呈被他扣押的御批。

赵构皱眉,稍显不悦,责问道,“朕意已决,卿为何封还?”

赵鼎不急不缓的开口,“陛下,德远当年勤王立下大功,近年扞守两淮亦多有勋劳,何况,家中尚有老母,若去岭南,无异于生死别离,陛下何忍?”

赵构原本也不想重罚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开局一匕首飞机大炮全都有 女皇饶命:待微臣宽衣献宝 首辅家的傻儿子 秘战谍影 神医嫡女:太子,慢走不送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三国:重生三国之汉末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