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两百八十章 天子守国门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陈拾见着荀宁下来亲自扶着自己,他便是抱拳拱手,微微欠身,表达自己的礼仪。随后,陈拾直起身子,环顾了一圈整个垂拱殿上的大臣们,咳嗽了一声道:“皇上,臣之所以建议要迁都,而且还要迁都北方州城,实际上是为了皇上将来能够开拓北方而着想的。”

“众所周知,大宋的北方,乃是浩瀚无垠的草原。在草原之上,有着众多的部族。这些部族,正在逐渐的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盟。如果让他们真的成功了,那么大宋将会重新遭受来自于北方的威胁。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从汴梁城出兵,前往北方的战线就会拉的很长,大军交战,胜负往往就在于一瞬间,我们极难做到及时的救援。”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如果都城的位置放在大宋北方,我们就能够有充足的兵力去威慑北方部族。当然,这也是有风险的,那就是一旦北方部族突破我们的防线,大宋的都城就很有可能暴露在他们的进攻范围之下。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就只能南迁。但是,不管怎么算,都城在北方,总归是利大于弊的。”

陈拾的话,就像是在算账,他将定都在北方州城的利和弊说得一清二楚,很多大臣都纷纷赞同他的说法。毕竟,定都在北方,更多的是实现对北方部族的威慑,这种远比打仗来的更有力。尽管,这个方案有些弊端,但是在长远的利益之下,弊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老将军所言,甚合朕意!”荀宁犹豫不决迁都之事,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不知道该把都城迁往哪里。如果迁往金陵府,那么对江南行省就能够实现有效的控制,毕竟那里的世家豪族余孽有些猖狂。再一个,江南行省本身是靠近大海的,来往航行的商船极多,这对大宋对外交流等事大有裨益。

最为关键的一个,那就是借着海运,荀宁能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从而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

不过,眼下还有比江南行省更为紧要的地方,那就是大宋的北方边境。随着辽国的灭亡,大宋原本的北方边境,也足足扩大了好几倍。这也就带来了北方部族可以从多个方向入侵大宋的威胁。现在没有,未来可能也没有,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这种威胁是潜藏存在的。

毕竟,辽国、完颜氏部族就是从北方崛起的势力。他们的铁骑南下,以前根本拦不住。

“臣以为,定都北方以后,应当按照杨瀚提供的策略,一方面开办互市,另一方面积极修造长城。定都北方,实际上是为了大宋能够经营北方部族,这远比定都在南方来的好得多。”

陈拾往前踏出了一步,此番话一出,朝堂中原本有些反对的大臣,便是不由得点了点头。对于朝臣来说,此刻的议论,更多是看谁具有长远的眼光。不论是反对迁都还是赞成迁都,那都是为了大宋着想。

赞成的,是因为大宋疆土扩大了,有很多地方可以作为都城。反对的,是因为汴梁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了规模,若是迁都,很有可能衰败下去。

总之一句话,大家都是为了大宋,也都是出于公心。

“老将军既然说了这么多,那就点明一个州城,让我们来分析分析,大宋迁都到那里是否合适?”曹林原本是持有反对意见的,此刻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应当是被陈拾的话给说动了,“皇上,不知道在下所说的是否可行。”

“嗯,朕看可以。”荀宁回到自己的位置,他望着垂拱殿上的众多大臣,知道眼下众人已经不再会有反对的意见了,“大宋的北方需要加强控制,如此迁都北方是必然的了。至于是哪座城池,想必陈老将军已经心里有数了。”

陈拾听着荀宁这么说,随即抱拳拱手道:“皇上,臣推荐幽州,来做大宋的都城。幽州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易守难攻,而且距离大海比较近,极为适合发展海运贸易。再加上,距离北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 四合院从1962开始 从木头开始打造传奇舰队 全家流放:我搬空国库去逃荒! 赤旗 世子你别乱来 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