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则天与皇后争宠,曾掐死其亲生女儿。而在弘死后,又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在巴州逼自己的亲生儿子、章怀太子李贤自死。因此他们认为,为了扫清自己登上皇帝宝座道路上的障碍,武则天就乘游幸合璧宫之机,暗做手脚,蒙蔽高宗,将太子弘杀死。但是,也有许多史学家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早在清代就有人对武则天害死儿子说提出了怀疑,清王昶《金石萃编》对《孝敬皇帝睿德纪》碑条提出疑问:“天皇晚年倦勤,庶政多决于后,即是太子受禅,天后自度亦不难制其子,何致以请嫁二公主,激怒遽萌杀子之心?此事本有可疑者。”另一种说法是太子李弘前往合璧宫时,因为长期患肺痨,又是一路风尘,病情加重,一度昏迷不醒,后来有所好转,而就在这时,高宗皇帝表示要将皇位传于他,太子听了这话,深感不安,结果又导致病情恶化,“伏枕流欷”,终致“旧疾增甚”,最后于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合璧宫绮云殿去世。”究竟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还是留给后人断续评说吧!
引子:恭陵为何选在景山?
《旧唐书》载:“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其年,葬于缑氏县景山之恭陵……”
众所周知,唐代诸多皇帝的陵墓多在陕西,也就是关中,为何独独李弘,这个唐高宗挚爱的儿子的陵寝设在偃师呢?其实,这与李弘的母亲,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有着很大的关系。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女政治家,是极其有魄力和胆识的一个人。太宗执政时,武则天作为才人(主要是秘书工作)跟随太宗十二载,耳闻目睹,对于治理朝政、发展生产有着深刻的认识。
后来,武则天通过自己的才识和手腕,成了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立为皇后之初,就曾谏言皇上十二事,其中一事就是“劝农桑,薄徭役”,致力于发展生产。接着,为了缓和关中的政治矛盾和生活匮乏等经济矛盾,以政治家的气魄,于公元657年劝高宗迁都洛阳,到公元675年李弘死时,东都发展已粗具规模,社会经济也迅速增长。
李弘死后,按常理当归葬关中,“近侍昭陵”,但轻徭薄赋是武则天经世的一贯主张,为了不过多劳费民力,就和高宗商量在景山为太子选陵。这在《孝敬皇帝睿德纪》碑文中有明显的反映,文云:“农垦在候,田务方殷,重归关辅,恐有劳废,遂割一己之慈(阙)便兆人之业(阙)以为言故,殓绝于珠玑,明器唯资瓦木,一从本志,无夺宿成。”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虽然武则天以自认为的节俭殓葬李弘,但这样大规模地营建恭陵,耗费钜亿,是导致了两次役夫逃亡事件,据《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营陵功费钜亿,人厌苦之,投石伤所部官司,或相率亡。”《新唐书·韦弘机传》:“太子弘薨,诏蒲州刺史李仲寂治陵,成而去堂厄,不容终具,将更为之。役者过期不遣,众怒,夜烧营去。”这两条史料是对“田务方殷,恐有劳废”等的另一种说法,是站在不同立场上的话语。
有专家认为,恭陵建在景山,与地理位置、环境优美不无关系。“步彼景山,松柏丸丸。”景山处于伊洛河与万安山之间,古时遍山松柏,郁郁葱葱,实乃偃师南部的一道东西走向土岭,这里有古时通洛阳、连西安、入登封的大道,晋建安七子之一、独占天下八斗才的曹植,曾经于此流连,写下着名的《洛神赋》:“……余从京城,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过轩辕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曹植背离伊阙,回东方的藩属之地,越过轩辕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到此以后,已是红日西倾,人疲马乏,于是就在长着杜蘅的岸边停车,在长有芝草的田地里饲喂马匹,而后纵目四望,在阳林一带游玩。
在缑氏当地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