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三章 五明考上电大了 (第4/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饯别友人,作诗《桂湖曲》,“桂湖”由此而得名。

毅毅给五明介绍道,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 ),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四川新都人,官翰林院修撰,经院讲官,24 岁中状元,因议大礼,被流放云南,72 岁死于云南戍所。杨升庵是着名的学者、诗人和文学家,对哲学、史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学科都有极深的造诣。他一生博学多闻,着作达四百余种,着有古乐府杂言名作《三岔驿》,七言古诗《垂杨篇》,七言律诗《春兴》、五言古诗《海口行》和七言绝句《滇海曲》等名篇。《明史·杨慎传》称:“明史记诵之博,着述之富,推慎第一。”

毅毅说,杨升庵的作品之一《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为很多人熟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五明不禁称赞,”真乃好词。”难怪被三国演义引用为开篇的词作。

毅毅说,桂湖全园占地面积约4.8万平方米,是一座人文凝重、环境优雅的古典园林。园内亭台楼榭清代古典建筑共20余处,有成都平原保存最为完好的850米明代古城墙。

桂湖的荷花和桂花因独具特色而闻名全国,被誉为全国八大荷花观赏胜地和五大桂花观赏胜地之一。盛夏时节,独有的桂湖红莲碧叶连天,万荷绽放,摇曳多姿;金秋时节,满园桂花竞放,银白丹红,争芳吐艳,一片繁荣景色。“红莲一朵千秋艳,金桂满城万里香”是新都桂湖独有的魅力。

五明看见,桂湖大门内两侧有一大一小两株紫藤。

毅毅说,这大的一株相传为明代状元杨升庵亲手所植,距今有500余年的历史,其主干直径达86厘米。小的一株直径为32厘米。两株紫藤枝蔓在大门正上方相交缠,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绵延,形成一座全国罕见的百米紫藤长廊,总覆盖面积420平方米,实为巴蜀奇观,中华之最。桂湖紫藤的主干直径和覆盖面积比苏州拙政园和江阴中山公园的紫藤大许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藤王”。桂湖古藤条蔓纠结,盘亘纽绕,象征着状元杨升庵和才女黄峨缠绵悲壮的爱情故事。后人常用此来比喻升庵夫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夙愿。

毅毅说,桂湖自明代着名学者杨升庵栽种桂花以来,桂花林、桂花树一直是桂湖的特色景观,桂花亭是桂花林里的主体建筑,现在桂花亭就是以“丛桂留人”为匾额。杨升庵的《桂林一枝》中是这样描述桂花的:

“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

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

秋天,桂花林中丹桂、金桂、银桂次第开放,游人憩息亭上,每每沉醉在浓郁的馨芬之中。

毅毅说,天然图画是指连接升庵祠、仓颉殿、地台子的走廊,建于清道光年间,桂湖的主体建筑升庵祠的小青瓦屋顶形式极其生动,景物虚实相称,前有开阔的水天,后有小桥长廊,左邻假山花木,右连湖边水阔,建筑风格受江南园林影响很大,使桂湖东部形成了与西部疏朗大气不同,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艺术趣味。

五明看见,交加亭是一座毗八角双亭,因吻接处采取省柱法,两亭有二柱共用。故名交加亭。一亭依岸,一亭跨水,一亭高一亭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毅毅说,它不仅是桂湖最具特色的园林建筑之一,而且是全国唯一的一座非对称的双亭。此亭所在地,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时还是一座高台,道光晚期,废台建亭,俗称水心亭,原有匾曰“看花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佳妻来袭 不凡之城 A股医院 全体起立:向我的七个未婚妻敬礼 随身带着传奇世界 我十世大善你跟我扯三弊五缺? 且以诗酒试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