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九十章 鱼米之乡 (第4/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珍珠。

孙策总算是知道为什么孙权给人赠礼,珍珠一给就是好几筐了。这东西,在当下无法流通到远方,在江东就是卖不出价钱。

孙策从南方返回,赵锦今天要置办一顿丰盛的晚宴,所以买的东西颇为丰盛,等交易完,她旁边已经串了三只湖鳖,一只水獭,还有足足十几斤,满满一篓的鲜鱼。

孙策看得都为之动容,这鱼米之乡,如果渔业能够发展起来,治下百姓必然更加富足。

他主动开口问道:“这些都是你们今天收获的?”

几名少年人虽然敌视孙策,不愿意搭理他,可心性毕竟是孩子,立即有人骄傲的挺胸:“都是我们今天抓到的。你这种穿长袍的肯定从来没抓到过这么多好东西吧?”

孙策莞尔一笑,我射虎的时候,你还在玩泥巴呢!

不过孙策没跟小孩子争什么胜负欲,而是问道:“那你们怎么看起来都不怎么高大?这么多收获,应该足够你们饱腹了。”

“我父亲说都是因为肉食者征收各种苛捐杂税。我们捕到的好东西都舍不得吃,全拿去换钱也不够交各种算赋、口赋的。”

孙策瞬间对汉末税重有了最深刻的体会。

随后他问道:“那如今官府不征收户赋了,你们应该可以吃上肉了吧?”

小孩子没什么心眼,立即有人得意的说道:“那是,所以大荡里面现在渔夫每天都在增多,已经有两百多户了,说不定下一个月就能到三百户。”

旁边有稍微成熟的少年立即堵上了他的嘴,呵斥道:“你瞎说什么呢?赶紧帮小锦儿把东西搬到车上。”

“我没有胡说,这都是我母亲告诉我的……唔,唔!”

看着被捂着嘴拖走的少年们,孙策露出了淡淡的笑意。并没有因为渔业不纳税这个事情有什么感叹。

鱼米之乡,要把这个捕鱼业发展起来,可不是靠动动嘴就行了。

经济规律就是,想要发展哪个行业,就对哪个行业免税,通常就能得到迅速发展。

而当下的发展,显然就按照经济规律在自发运转。

关于捕鱼业,孙策是真的没有过什么精力投入。

但百姓已经很精明的顺着便利偏移到了捕鱼行业。自发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了捕鱼当中,从而在种田之外再开拓一种营生补贴家用。

这会使大量人力投入捕鱼业当中,推进整个行业的规模发展,使鱼米之乡真正的实至名归。

当然就算有人放弃了种田,完全依靠捕鱼为生,其实孙策也不太在意。

捕鱼毕竟不是种田,收获无法长期储存,必定要在市邑或者草市交易出去,征收商税同样能补上他们的税收。

不过征税这个事情完全不着急,当前孙策最重视的还是将鱼米之乡真正的发展起来,民间真正的产出大量粮食!

而有了这些渔夫的产出,孙策更是坚定态度,要在吴县城邑和阳澄湖之间修一条堂皇大道,既方便织造署运输布帛和材料,也方便渔民将渔获送往各处。

孙策思考期间,几名少年已经把货物搬运到了车上。见到了走近的周澄,他们第一时间热情恭敬的行礼。

周澄从容的摆手,然后走到孙策面前,问道:“孙郎怎么去湖畔了?”

“孙郎?”所有少年们瞬间整齐的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个一直被他们排挤,脸上带着坏笑的男人就是如今的吴郡之主?

孙策笑着说道:“我路过就看了一下他们的交易。如今看来,这里应该设置一处渔船码头,以方便渔夫市贩。张长史所言极为在理,吴县产出鱼米之乡,产出皆是极多。只是士民都未有商业交易之便利。固守在一乡一里之间,甚至一处坞堡之内。”

更通俗的讲,民间的财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孤女难宠,七殿下想娶妻 炮灰嫡女重生后,她被全皇室团宠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崩坏之极恶救赎 梁臣美景夜公子 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