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七十四章 太史慈三箭定江心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方矗立的豪强坞堡,问道:“乌程县究竟有多少户?怎么仅我大军俘获的叛逆就有两千余人。”

这可是仅战场上俘虏的士兵就这个规模!

再加上斩首阵亡、逃窜流散的士兵,这个规模怎么也得翻一倍,那人数就得超过五千了。

之前军情急报说邹他、钱铜等人各拥数千、上万人,处处屯聚,孙策还不太相信。

可是这会儿,看着眼前屯聚在坞堡里的叛军,这人影憧憧的规模,孙策是真的有些相信了。

而一旦相信了这个情况,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乌程县到底有多少户人家?

仅是叛乱青壮就超过万人了,加上韩晏部下守城青壮以及那些未卷入战乱的百姓,怎么算也超过万户人家了!

但这位乌程县县君韩晏却只是担任一名县长!

而且几年汉灵帝给孙策父亲封乌程侯的时候,封的可绝对不是万户侯。

所以孙策不得不认真的看向韩晏,这乌程县到底有多少户人家?

怎么两户豪强之家发起叛乱,人口规模就显着超出在籍规模了。

这要是十几户豪强之家发起叛乱,难道乌程县一个县,就得拉出两三万大军来?

韩晏额头流出一层冷汗,前方进攻坞堡的孙郎大军狂暴剽悍,大呼酣战,豪强部曲哪怕守着坞堡,也如惊涛骇浪中的一艘孤舟,随时可能倾覆。

这使韩晏不得不认真思考,面对孙郎屠刀,将来与孙郎明争暗斗,豪强们真的能占据上风吗?

只迅速思考了一瞬间,他就作出决断,人口隐匿的情况都已经暴露在孙郎亲眼目睹之下了,根本没法隐瞒了。

他低下头,坦白承认:“将军,在豪强族中的确有大量隐户,一县在籍人口数千户,但一县境内的山上山越却有数万口。”

孙策忍不住侧目,这也太讽刺了。

山下广袤的平原人口还没有山上一处营垒里的山越人口多。

每次军队进山剿平山越,都能收男女数万而出。

唯一的解释就是军队清点俘虏的时候,能够避免隐匿。

所以,按这个逻辑推算,孙策想增加人口的最快办法是……定期逼反一批豪强?!

虽然极其魔幻,可现实就摆在眼前,乌程县硬生生从一个户籍数千的下县,打成了一个户籍数量过万的上县!

不破不立的另类演绎。

很快孙策就将这离奇的想法驱散,黄巾之乱前扬州人口四百六十多万,短短几年就降到了江东人口不足百万。

就算除去那些十室九空的惨烈郡县,南部这些郡县也一定隐匿了大量的人口,所以他们才有底气对抗郡府。

毕竟就算不立田制,也终究比不上他们自己占县为王,将整个县的土地纳入麾下。

吕布这种边郡出身的诸侯都曾感慨中原之地,郡郡称帝,县县为王。

豪强们实力急剧膨胀,自然是想着占地为王,轻易不肯向别人臣服。

之前孙策以为的政令一到,豪强们解甲而降,真的是有些低估了人性的野心。

不仅仅是穿越者喜欢裂土封疆,壮大势力。诸夏骨子里就有一种画地为王的豪烈之气。

如此看来,要抚平江东,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解决豪强隐匿户籍的问题。

孙策思考期间,前方攻城的大军猛然传出欢呼之声。

大军五路合围一处坞堡,猛将锐卒,勇不可当,悍将凌操已经率部先登,攻上了坞堡壁垒。

如此猛将身披重甲,在壁垒上浴血奋战,豪强部曲根本抵挡不住。

厮杀至日中,凌操手提一颗首级拜在孙策身前:“将军,逆贼邹他已经授首,钱铜请率部投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 做皇帝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 七零年代小媳妇 陶家传 网游之绝世神主 抗战侦察兵 系统带我穿越:回到三国开纸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