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七十八章 刘沅:儒宗道用 归宗孔孟 2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表示不追究真的假的,不但不夺情了,而且还给他封了一个国子监典簿的散阶。对于这种照顾,刘沅也感觉是个负担,没过多久便找了一个理由辞职了,我就想安静地当一个老师啊。还好,北京那边也没再打扰他,直到咸丰五年(1855年),刘沅在槐轩老宅去世,寿88岁。

大概是刘沅去世的第二年,云南布政使林鸿年来到四川,偶然看到了刘沅的着作,异常惊喜,于是打听刘沅要去拜见,结果听说人已经故去了,便找到了刘沅的弟子刘芬,请教学问后,还把他手里所有刘沅的着作买回家里。后来林鸿年罢官回到福建,就把刘沅的学问传播开来,渐渐地刘沅在福建有了名气。

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川总督锡良上了份折子,希望能把刘沅列进儒林传中,当时他是这么说刘沅的:“孝行孚于乡里。裁成后进,亲炙者数千人。着作等身,手定者百余卷”,同时把刘沅写的《易》《书》《诗》《三礼》等共十一部着作罗列出来,增加说服力。

同年十月二十四日,上面下来批复:“着照所请,该衙门知道,钦此”,告诉锡良,你的请示朕准了,也安排下面人去办了,国史馆也把刘沅列进儒林传。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刘沅传是在清国史馆本传中,有些学者想当然地认为刘沅是被收进了《清史稿》里的,而且还写在他的论文里面。为此专门在《清史稿》里仔细查了一下,虽然老眼昏花,用放大镜还能勉强看清,不过真没发现里面有刘沅的名字。当然,也许是我真没找到,如果道友发现了请告知。

抛开其他的不说,仅就做学问来说,刘沅完全是配得上川西夫子的称呼,一生师儒为志,着作等身,这是对他非常恰当的定义。

光绪年间,刘桂文、刘芬等门人后代众筹创办了“守经堂”,把他的着作进行了加工整理,共集了二十二种,名为《槐轩全书》,并付梓刊行。

《槐轩全书》有过很多版本,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有光绪本、西充本和巴蜀本三种,内容有所不同,不过大多散佚了,散落各地的这些版本被学界称为“无价孤本”。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均强博士曾做过《槐轩全书》的专题研究,有兴趣的道友可以查一下。

其他方面刘沅也有很多值得讲的地方,比如医术、养生,特别是诗、书更佳,在青羊宫、二仙庵等很多地方还收藏着他的题咏,杜甫草堂还保存着他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游草堂寺庙时写的七律诗碑。双流县文昌宫曾有一通碑,刻着刘沅在嘉庆二十一年(181年)秋重游故地时写的四首七律,诗就不摘抄了,有兴趣的道友可以找找欣赏一下。

萧天石在《道海玄微》中对刘沅的学术评价说:“其学既直探洙泗心传,复深得玄门秘钥,融道于儒,援儒说道。复会通禅佛,并涉密乘,博学多方,虽较庞杂,然以其能障百川而东之,汇万流于一海,故最后仍归本于儒,不失孔门矩镬。以其一生行事及其等身着作之内容性质而言,则称之为道化儒家亦可,称之为儒化道家亦可。其内养及修持方法,则又纯用道家金丹宗手眼,而略带少分藏密色彩。故自创‘刘门’以后,则又纯属道家人物。……讲学规模,以儒家为主;功夫修炼,以道家为本。不奉佛氏,亦不诋排,间举扬之以助传心,期融会三家而贯通之。”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海兵 大唐:最强争霸系统 医品毒妃倾天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清明上河图 帝国第一家丁 晋末的卯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