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三十二章 茅山宗师之佛道双修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在北方,这种争斗最终演变为太武法难的灭佛,在南方,陶弘景坚持三教调和,佛道双修,想的是创建一种以道教为主体(道教又是以上清派为主体)的兼容儒、释的新宗教,最终能调和社会思想矛盾,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的社会秩序。但是这种佛道双修,并不是意味着要同时皈依佛教和道教,陶弘景是通过对佛教的研究,借鉴适合道教义理发展的思想,丰富道教的内涵,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道教的发展,而不是真的去当和尚。所以,陶弘景一手开创的茅山宗不只让封建统治者欢迎,也把道教推进了一大步,茅山道士至今还流传,就能说明了很多问题。

在佛教界还流传着一个净土宗开宗法师昙鸾和陶弘景相交的故事。昙鸾是山西人,听说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清凉道场很灵验,反正离家也不远,就亲自到那里考察了一番,一看,嗯,果然灵异,于是就立志出家。

昙鸾在四论、佛性方面造诣极深,四论就是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大智度论,又称般若四论。不过当他在研究“大方等大集经”(简称大集经)时,深感这书难懂,就想着我这水平都看着费劲,不利于将来发扬光大啊,必须得注释一番。这大集经应该是大乘经籍,注释着也挺吃力的,还没等注释完,昙鸾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差不多就是重度亚健康那种感觉吧,可是求遍了周围的名医也没查出来怎么回事,看来是疑难杂症无疑了。

于是,昙鸾只好外出寻访名医。话说这一日来到汾州,就是产汾酒的汾阳,突然看到天门大开,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这欲界六天从天门里溜达了出来,这兄弟六位往那一站,光芒万丈,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嗯,不对,是生机顿生,昙鸾也沾了光,所以百病立刻全消,连老寒腿啊、腰椎间盘突出之类的老毛病也都好了。

经此一事,昙鸾却添了心事,心想佛门经典博大精深,如此多的学问要研究,可人生短短几十年怎么够啊。据说南方有个道士陶弘景,道法精深,有长生仙术,于是就收拾收拾南下了。

昙鸾先来到建康找梁武帝,这从流程上来说没毛病,自己一个外国人,来到人家地盘,不先和老大通报一下,就私自活动,如果真那样做了,弄不好给安个间谍身份就麻烦了。

梁武帝起初没拿这位北方来的和尚当回事,后来听说了昙鸾的一些佛学谈吐,感觉非常不一般,便对他礼遇有佳了。当听说这位外来和尚想跟陶弘景学长生的仙术,便帮着写了封信问陶弘景教还是不教。

陶弘景这情商,自然不可能拂逆皇帝的心意,立刻回信表示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二人相见的时间大约在527-529年间,陶弘景已经七十出头的年纪了。昙鸾从陶弘景那里求到了仙方十卷后,高高兴兴回国了,原想立刻回去先解决长生的问题,却在洛阳遇上了天竺和尚流支。

流支听说这件事后,对昙鸾作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成功地说服了昙鸾烧掉了仙方,并且说,你看啊,道士们的仙方有可能让你长生,但那条路太难走了,你不一定能成功,你听我的,回去好好学习这本观无量寿佛经,信仰阿弥陀佛,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修出佛力往生净土,这条路简直不要太简单了。

于是,昙鸾就抱着这部观无量寿佛经回去,开创了净土宗,在山西广收门徒,并且得到了东魏孝静帝的崇奉,还感动得龙树菩萨过来现身说法,总之,净土宗是被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了。

陶弘景和昙鸾二位可以说都是开创一个教派的宗师,虽然在整体的佛道相争的大环境影响下,佛道之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严重,但不可否定的是,佛道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二人也相互能够接受对方的一些思想和观点。

527年三月,梁武帝舍身同泰寺,改元大通,陶弘景则在这一年,献上了两把宝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海兵 大唐:最强争霸系统 医品毒妃倾天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清明上河图 帝国第一家丁 晋末的卯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