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四章 道教在大隋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部《本际经》,里面就有大量的佛教内容及词汇,诸如三界、五道、生业、无量、涅盘等等。所以,道教在隋朝无论南北,总体上都表现出了对佛教的吸收。

从陆修静、孙游岳再到陶弘景,南方的道教对于佛教思想的融合一直没有中断,仿照佛教的经书创作出一系列的道教的经籍,这种思想随着道教的北传,逐渐影响了北方的道教的教义,这就不再重复讲了。也正是由于南北兼容,道法大进,楼观道派才会倍受历朝皇帝们的重视,他们主持编撰了《三洞珠囊》,“诵大洞经及三皇内文劾召之法”,往往会成为皇帝的座上之宾。

随着隋朝完成了南北的统一,道教的融合也就成为大势所趋,在王远知和他的弟子潘师正(后面会专门讲他们师徒)的影响下,茅山宗大量北传,加速了和北方道教的融合。后面还会专门讲道教的重玄派,它和茅山宗类似,都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融入教义之中,这也成为隋唐时期道教发展的一个特点。

通过《隋书?经籍志》的记载可以看出,元始天尊逐渐成为了道教的最高神,而且不知道哪位高人还给了他起了一个俗家名字叫乐静信,并安排他在每个天地劫运轮回时出来度化众生的工作。

关于元始天尊,前面讲到过,这是典型的三洞经系的主神,北方的新天师道、楼观道等传承下来,一直是尊老子为至高神的。北方道教承认元始天尊成为至高神,是万物本原,宇宙都归他管,地位上显然是超过了太上老君,这足够说明南方道教的影响力。当然,也不可能把老子地位降得太低,基本上就把太上老君排在了第二位,而且道经方面,还是以《老子五千言》为根本,其它的主要有《庄子》《灵宝》《升玄》等,明显有着玄理化发展的趋势。

此外,内丹学方面的发展,后面会专门讲苏玄朗,也叫苏元朗,他是专门研究内丹学的,所以对于行气、导引等研究比较深入,代表作品《旨道篇》,很多学者认为是内丹学开始的标志。

术法方面,由于金丹术经过实践检验后效果欠佳,比如经常吃死人,所以促使了符箓的迅速发展,“其术业优者,行诸符禁”。

关于隋代的道教研究,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限于自己的水平和学术性等原因,就不再多讲了,简单提一下,有兴趣的道友可以私下里再交流。比如在《隋书?隐逸》中记载了一位李士谦,他实际上是一位儒家学者,并非道家的隐士,他有部作品叫《论三教优劣》,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算是对当时三教关系的一种观点。再有就是为什么隋朝三教文化政策倾向明显地偏向佛教?以吉藏为代表的三论宗对道教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山西名儒王通倡导的“三教可一”思想,代表儒家第一次表示接受外来的佛教的原因和影响等。

到了隋末,天下群雄并起的时候,道士们继续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纷纷寻找真命天子,希望博一个从龙之功,目标还是非常多的,所以要想选准也得看水平和运气。诸如《隋唐演义》之类的小说中也讲了不少,当然了,演义毕竟是演义了,所描写的那些逐鹿英雄也有限,正史上是如何记载的呢?近代历史学者岑仲勉在《隋唐史》中给出了一个数字,他一共列举出了一百二十八个隋末集团,放到现在,差不多一个省里就有五六个造反的势力啊。当然了,其中势力算得上强大的只有四十六个,唉,这也不算少了,也难为众道士们了,就算只从这些大势力里选一个,难度也不小,毕竟将来只能有一个可能成功嘛。

有好的经验当然要学习,而且肯定要比前辈们做得更好,于是隋末就有了很多流行歌曲,嗯,是流言、童谣之类的,总之,头条啊、各大网站、朋友圈,流传最广的就是“老子度世,李氏当王”。所以姓李的就有福了,您瞧瞧,这是上天都注定的,我老李家的祖坟该冒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海兵 大唐:最强争霸系统 医品毒妃倾天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清明上河图 帝国第一家丁 晋末的卯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