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官品味的创新,它让人体验到更多的东西。
但它的坏处也很明显。第一,可能让你淡忘了传统,因为它会带来改变,而改变往往摈弃的就是传统。传统意味着做法背后的东西,比如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挑选哪些食材,这背后是有方法论和经验论的,在形成这个方法的过程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人挖掘,这是比方法更重要的文化角度。
再有,科学往往很精确,但精确往往也阻碍着创新。原来你同样做个蛋,由于把握不好时间,你做过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的,你会知道在这个变化过程里哪个是你最喜欢的,包括其中的细微差别是什么。但科技就直接告诉你,我做两分钟最好吃,你这时就不会知道一分钟三分钟的味道了,就少了试错或者开发出新东西的机会。所以这时科技又成了一种掣肘,拖累了你的进步,因为它让你的思维固化了,少了很多人可以参与进来的变数。
科技也许会让你感受到最符合大众口味的食物质地,但是味觉这件事,始终众口难调,过于精确的设置也会导致烹饪仿佛做实验一般严谨,失去了创意性的一面。
正如我不喜欢烘焙时那种放入烤箱几分几秒,几克面粉几克糖的固定搭配,下厨的乐趣有时候在于更率性的一些惊喜,而中华料理尤其懂得这种率性而为的哲学。
率性而为,大概才是我们对待食物的最好态度。榜单意味着单一,而单一的审美恰恰是最无趣的。也许下一次,忘掉米其林榜单,我们可以自由发现更多令人惊喜的街灯晚餐。
料理的背后始终是文化。“吃”这件事在中国常常很微妙,而李安尤为懂得如何在餐桌上呈现中国人的家庭关系。豆瓣有段关于《饮食男女》的评论让人怅然,大意是,在结局的那桌团圆饭时,归亚蕾调侃小女孩:从小嘴巴就这么刁,长大必定难嫁。镜头一转,到了二女儿的脸上,这时大姐和小妹都有了归宿,反倒是样样出色的二女儿少许落寞,也许就是因为那份致命的骄傲,才这么难。
李安拍出了中国人饭桌上微妙的关系 \/ 图片来源:《饮食男女》
无论难易,食物总有宽慰人心的效果。正如《小团圆》里歌词写的那样:“在最坏时候,懂得吃,舍得穿,不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