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四十五章 设局 (第3/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岂知被那马世名抢先一步,如今时不我待,王道台不可再驻师待变。”

桐城民变此时已经震动南直隶,安庆以下至南京各地都在加强防御,但因为与京师距离遥远,所以京师的朝廷还并未得知。

王公弼理解老者所说,巡抚张国维和巡按李傥佑的想法应当是一致的,那便是先平乱再上报,因为南直隶是明帝国的重中之重,如果乱事未平之前被皇帝得知,那皇帝心中的焦虑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焦虑的非正常情绪之下,皇帝很可能做出超额的处罚,对巡抚巡按都很不利。

而第一封奏报便已经平乱的话,皇帝心中已经有底,不过是看个过程,便谈不上什么处罚了。

所以巡抚衙门和巡按衙门都没有将乱情上报,一直等待安庆招抚或平乱,安庆府每次的申详都说即将招安成功,甚至有时就说抚局已成,但最后核实发现乱民仍在结寨,随时可能酿成更大的巨变。

如此时间拖延下来,被那操江提督马世名抢了先,造成张国维十分被动。

转头看看那一堆兵马,从池州渡江时有上千人,其中很多是拉来凑数的喇唬、乞丐、帮闲之类,路途上便逃亡了数百,在练潭留驻之时,潘可大刻意挖了壕沟,既防乱民袭营,又防兵卒逃亡,就算是这样,也只剩下五六百人。

老者知道池州兵的战力,王公弼其实是并无十足把握能打赢那些乱民,因为有那些充数的人马存在,这部分人往往只能祸害百姓,在战场之上只有负作用,明军在战场上经常不是战败,而是未触即溃,规模越大败得越惨。

老者并不打算体谅王公弼,严肃的说道,“张都堂严令,王道台不可拖延,要精心调派兵马,克期剿灭桐城乱民,时日便是自乱起足月之数,老夫在安庆只等到二十三日。”

他说完也不等王公弼答应,转身便出了营门,几名随从侍候他上了马,往安庆方向而去。

潘游击见那老者走远,来到王公弼身。

王公弼冷冷道,“潘游击,你实话告诉本官,你有无把握胜那桐城乱民。”

潘可大犹豫一下道,“大人,听谍探所言,黄文鼎一伙实在人数不足两百。

我营中善战者只那五十多家丁,此外有二三十名身长力大者可堪一用,其余只是能听约束。

有这近百精锐,在平野之地胜那乱民当有十足把握,可要攻打云际寺,却恐怕…”王公弼在心中骂了一句,堂堂南直隶五府兵备道,居然最后能战的兵马只有不到百人。

南直隶一直还沿袭卫所制,卫所因其天生的制度性缺陷,从明初开始便一直在崩塌的路上,到明末崩无可崩,如安庆卫的五千七百余卫所军户早已不知所踪,根本不可能承担防卫职能,而南直隶承平已久,各处兵备松弛,缺少北方边防的紧迫性,明帝国的中央税收都用于了北方九边,这也是九边能够由卫所制转换为募兵制的财政基础。

每次朝廷用兵大多只能在九边抽调,并非是只有北方能出强军,而是与这种财政分配的格局也有极大关系。

排除明帝国本身低下的行政效率因素,这种财政分配也是造成内地防备极度虚弱的重要原因,一点有限的军费还要被层层克扣,将官再吃点空额兵血,所以王公弼堂堂五府兵备道,才会只有百名可战之兵。

好在贼人战力也不强,王公弼也不打算理会潘可大的难处,他承受着巡抚的巨大压力,他必须将压力传递给将官,当下冷冷道,“张都堂严令克期平乱,潘游击你有何良策?”

潘可大沉默片刻后道,“下官独力难以剿灭乱民,但可与桐城乡绅合力。

昨日来的那蒋臣,便受命于方乡官,听他的意思,仅凭他们一方之力亦不足平乱。”

“可乱人如今屯集云际寺,那里易守难攻,合力亦未必能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脏唐之醉卧美人膝 侯府表妹自救手册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大阳记之谶璞 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 重生之民国岁月 我是大明瓦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