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67頁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思齊……」

衛峋退後兩步、眼神一瞬便渙散空無,靈堂之上響起先國公夫人更為悽厲悲痛的哭聲,而始終站在天子身後的太子妃亦在開棺之際頹然跪在了地上,慘白的面色仿似病入膏肓,終於不再有一絲生機與希冀。

「父親……」

她久違地這樣低喚著,而那個始終為她深深怨憎的親長卻同樣再不會給她答覆了。

人生或如一夢,終有悲喜百態。

只是倘使樽前故人猶在……又怎忍見此謬妄荒唐人間?

第39章

而在方氏主君方賀自戕之後, 長安城內形勢立刻又是一變。

天子本已決意借驪山之事廢黜太子,而方賀之死卻令東宮一黨群情激憤,即便是一向不參與黨爭的中立之臣亦接連上書為先國公不平, 陰平王衛弼攜文武百官於太極宮前長跪請命,強令天子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坊間很快流言四起, 稱當今陛下為妖妃所惑、執意廢嫡立庶大傷正統, 潁川方氏主君是因忠義死諫而亡,百姓遂縞冠素紕長燃明燈恭送國公,已有愈演愈烈激昂難遏之勢。

天子大病一場罷朝三日,終究無法與山呼海嘯般慷慨激越的民心相抗, 雖仍難免要將金雕絹書一案的污水潑在先國公身上, 卻亦念其既往功勳而另封其獨子為潁川侯, 東宮太子亦倖免於難,一場來勢洶洶的暴烈山雨便因一人之死而匆匆走向終結。

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

……又好像一切都已瀕臨崩潰。

宋氏自然也難免要經歷一番震動。

宋二公子畢竟被扯進了驪山之亂、先國公去前亦親自留話將東宮之事托於宋澹, 金陵宋氏在眾人眼中已屬太子一黨。自然從此再難獨善其身;近來宋澹宋泊兄弟亦與陰平王衛弼和東宮屬臣范玉成、陳蒙等走近不少, 深交後方知先國公生前早料到自己死後長安形勢,更囑同僚在朝內及坊間造勢,本意便在借人心逼天子退讓, 助太子定大事。

「方公忠謀兩全,確是千古第一人……」

宋澹近來在與弟弟私談時多有感慨。

「……如此這般捨生取義、不吝己身而定邦國之事, 也非潁川方氏而不可為。」

的確。

方賀一死舉朝震動, 一來是因先國公本身功勳卓著百官信服,二來也因潁川方氏聲名盛絕天下皆知,倘若換一個人像這般忠烈死諫,即便是一頭撞死在太極宮的立柱之上恐怕也難有此效。

只是……

「方公此舉未免太過決絕……」宋泊心懷憂慮, 也是十分不安,「眼下形勢雖緩, 方氏卻已受到重創,貶公為侯世所罕有、貽之又終歸年紀尚輕,鍾氏一族必不會眼見秦王失勢,倘若此後玉石俱焚魚死網破、方氏又出長安無法回護西都,那……」

……那便前功盡毀了。

宋澹深吸一口氣,眼底亦是一片晦暗之色,宋泊觀兄長神情、又斟酌道:「陛下如今受人心壓制、不得不暫舍立庶之心,可等數年過後風頭一過、難保不會故態復萌,依我之見我族未嘗不可兩邊下注——或許兄長可考慮許配一女與秦王為側妃,如此一來往後……」

他點到為止。

宋泊為人一貫靈巧,倒遠比其父兄更宜於宦海沉浮,宋澹心中卻久久不能忘卻方賀此前至宋府同他說的那幾句話,「伯汲以誠待我,我自報之以信」,如今對方已為國捨身,他又怎能在他身後行此首鼠兩端之事?

「還是先觀局勢之變吧……」

宋澹沉沉一嘆,抬頭虛望向帝宮的方向。

「……至少這個除夕,應當平平安安地過去。」

那的確是大周朝數十年來最為蕭瑟冷落的一次新歲。

長安城中仍多懸喪幡,東西兩市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信息素變A後我變O了 神為刀俎 嫡子策 妻色氤氳 奸臣盯上我家了 星際之毒醫難當 炮灰後成了帝國團寵Ome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