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5章 夺储之争 (第4/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杰地灵,年轻一代也是有不少翘楚,还是陛下治国有方,使得人民富庶,百姓安居,才有今日这番景象。”

孙权听姬如梦的夸赞,心情大好,先前的不快也消失了八九分,道:“我们两国北伐,是早就定了的方针,朕十八岁掌东吴基业,继承父兄之志。只是,朕老了,不知道谁还能担起这北伐大业?”

全琮道:“陛下,鲁王勇武而有谋略,臣愿举荐鲁王。”

孙权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全琮的儿子全端、全绪见此孙权不悦,又向孙权进谗言,芍陂之役原本顾谭的弟弟顾承和张休有功,他们却颠倒黑白一番,说他们攀附太子,虚报军功。孙权近日被夺储之事惹得颇为恼火,这时听到这话,又想到前些日子太子在太庙祭祀时与张休走得极近,心中也十分信了九分。孙权扫了一言两人,道:“交州荒芜,更需得力大臣前去开发,顾谭、顾承和张休,你们去那里为朕开疆拓土吧。”孙和战战兢兢,本来想替几人说话辩解,见孙权在气头上,又忍住不说,以免弄巧成拙。而派几人到交州去做官,无异于将这几人流放。当时经济重心都在北方,南方开发较晚,即便到了宋朝经济重心南移,也多是长江沿岸一带,交州依旧难以与北方相比。而交州已到南海之滨,人心未化,疫病流行。宋朝大文豪苏轼被贬后曾有诗《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其中“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点分别位于今湖北、广东和海南,越来越远离政治中心,也意味着仕途的沉浮。

司空凡对姬如梦低声道:“这么一来,太子的左膀右臂都没有了,吴国怕是要变天了。”

孙权又道:“陆逊屡次上疏,为太子说话。看来有些人的耳目长了些,朕在建邺说的话,都能传到荆州去了,若是哪日朕遇刺,都不知道是谁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去的!”这话说罢,怒目看着杨竺。他只想告诉每一个人,他代表着这个帝国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允许有任何人可以威胁到他。妃子不行,儿子不行,大臣更不行。

杨竺战战兢兢跪倒在地上,道:“陛下,臣怎会将如此机密之事随意泄露,近日,臣听说只有陆胤从建邺到过武昌,陛下一问便知。”

陆胤跪下道:“陛下,确实是臣告诉陆丞相的,但此事臣又不曾亲耳听到,是杨竺告诉臣的。”原来,那一日孙权和杨竺谈改立之事,被孙和的人躲在床下听到,传给了孙和。孙和派陆胤去荆州,将此事告诉陆逊。面对孙权的诘问,陆胤不肯陷害太子,便将此事推给杨竺。

杨竺听了这话,也知是陆胤为保太子,故意陷害自己。但是孙权多疑,又哪里肯听他们辩驳,道:“来人,将杨竺和陆胤都关起来,详加审问!”孙权此举,是对太子党和鲁王党各自训诫,让双方不至于胡作非为。

孙权又转头对司空凡和姬如梦道:“些许家事,让两位使者见笑了。”

司空凡见孙权处事犀利,杀伐果断,心下也是钦佩。他一片真诚的说:“陛下,我等虽为外人,但是有一言相劝,还请陛下勿怪。”

“但说无妨。”孙权收起犀利的目光,想听听司空凡对此事的看法。

司空凡道:“太子之事,还请陛下早做决断,以免旁人觊觎,朝臣攀附,党争祸国。一旦山陵崩,争端未息,则是祸端的开始。陛下积累下的人才,不要消耗在内斗上。”司空凡这话不偏不倚,完全说在了孙权的心里,孙权笑道:“子诚不欺我,好,好!关于伐魏之事,请两位使者多停留几日,待朕与各位详加规划。”

鲁王孙霸反复思量:“蜀国的使者虽说让陛下早作决断,但是他们毕竟跟太子走得紧些,难免后期陛下再询问时,言语有所偏颇。如今又折了杨竺,虽然太子党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日月江山永为明朱瞻垶 这就是咱大明的战神?太离谱了! 红楼商人:了不起的板儿 煌煌帝国之大秦 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 明末枭雄:从佃农开始 大明:开局烤红薯,馋哭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