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部都在石勒喀河北岸,不过中间却隔了一道山梁,其中山梁西边是墨尔迪勒部,东边是是奥拉部。
听说阿吉去世了,墨尔迪勒哈拉达达春也是一阵唏嘘,他倒是很爽快地拿出了四十张貂皮——那是墨尔迪勒往日年份纳贡的份额。
山梁的那一头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是尼布楚大草原的一部分了,不过是石勒喀河在此处泛滥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冲击平原而已,奥拉部除了在此处放牧,还学着汉人种一些燕麦等物,算是索伦诸部里面半牧半农的部落。
翻过山梁,尼堪心里却咚咚跳起来。
远处的平原上,包着白桦皮的希愣柱散落着。
这也是索伦人希愣柱常有的景象,不过那可是在夏季,在冬季就算再穷的索伦人也会用鹿皮包住希愣柱。
再者,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尼堪没有见到任何人烟的迹象,也没见到任何羊群、鹿群、马群出没的动静。
这道山梁约有三四里路,前几日刚刚下过大雪,墨尔迪勒人不知晓奥拉人的动静也不出奇。
尼堪的第一反应是奥拉部糟了劫难,他这一部不在大草原里,正好是周边、主要是北边野人诸部下手的好对象,奥拉部靠着宽阔的石勒喀河,河边雪地下的野草有的是。
见到此情此景,众人都沉默起来,看向阿林阿的眼色很是不善。
“驾!”
十九骑加快速度赶到了平原上,接下来的发现让他们更是诧异。
所有的希愣柱里都空空如也——除了松毛,按照索伦人的惯例,就算要转场、迁徙,屋子里不易搬动的东西是不会拿的,索伦人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转场之后就算是马贼也不会光顾,他们最值钱的东西一是马匹,二是貂皮,这两样肯定是随身携带的。
希愣柱周围也没有血迹,看来也没有遭受野人部落的洗劫,也是,奥拉部是唯一源出于东边博穆博果尔部落的氏族,虽然由于与博穆博果尔所在的多拉尔部有些龌龊才离开大队,不过若是奥拉部被北山野人部落灭了,博穆博果尔还是会为他们报仇的。
黑龙江中游、大兴安岭一带的索伦诸部有近万户,博穆博果尔麾下可出动三千精骑(这也是他在历史上几次背叛满清的重要原因),灭掉一个野人部落还是办得到的,故此,应该也没有什么部落敢打奥拉部的主意。
尼堪来到石勒喀河边上,远远望去,南面是一条它的支流——柯恩佳河,沿着这条河流南下,经过几条连水旱道可直达呼伦贝尔一带,继续往石勒喀河下游走也可抵达额尔古纳河,两条道路都是五百多里,难道……?
不过尼堪很快否定了第二个设想,沿着石勒喀河东去便是博穆博果尔的部落,奥拉部好不容易从那里摆脱出来,没有理由巴巴地返回去。
那就是南下了,不过如今呼伦贝尔一带可是科尔沁诸部的天下,他奥拉区区一个百余户的小部落去了那里也是任人宰割的份。
尼堪后世在呼伦贝尔一带当兵,对于当地的历史还是比较清楚的,脑海里突然想起一事,随即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今年按照大明的时间应该是天启五年,也就是1625年,此时的科尔沁部大部早在嘉靖时期就迁到了嫩江流域、西拉沐伦河流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剩下的部落应该不多了,最多与茂明安部差不多。
而此时的建州女真应该征服了科尔沁诸部,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将呼伦贝尔一带残存的科尔沁余部迁到了辽东一带。
也就是说,此时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空荡荡的!
当然了,完全空荡荡是不可能的,迁到此处的巴尔虎、索伦部落应该还是有的,但人数肯定不会很多。
或许奥拉部一早便发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情况,便偷偷南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