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热热闹闹的大建设,随着关外的诸多帝国子民入关,逐步在直隶等地开展。修路,造桥,兴建城镇,整个帝国蒸蒸日上。
直属于皇帝的计划部更是打算在京师周边选址建立新的工业区,至于阻挡关外的长城,也在未来的计划中,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最近的旗人可是大不相同了,自发去满服行动开展的也是热火朝天。一口一个真地道都变成了,咱大明怎么怎么样。
南边与黄河(这时候的黄河入海口在淮河一带)交界一带,随着八旗兵的撤退也逐步被从登莱登陆的明军东部的第一岛链军团接防。
只待康熙爷入关,咱大明的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就将再次回到大明手里。这山西嘛,肯定还是得打的。
至于南边,等大明成功开启工业革命之后,自然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总的来说,我大明欣欣向荣,国运昌盛。
等等!复盘了半天的朱和坤突然发现了华点!西北一带可是有一群可怕的人,后世还有人说他朱家老祖是那个民族的人呢。不行!不行!不能留下这么可怕的人。
朱和坤左思右想,得出了个结论,还得靠咱大清,思来想去,得了再多建立个清吧。
“朕的大孙子到哪了?”朱和坤叫了一声。
沈炼从黑暗中缓缓现身,“启禀陛下,伪清大阿哥行踪不定啊,锦衣卫影子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传过来了!”
“哼!快点给朕联系到朕的大孙子!”
“遵旨!”沈炼退了几步,消失在了大殿里。
最近倭清国皇室上下可是忙的不可开交,除了已经有了旗人包衣的吴旗,剩下的七旗人数还没定呢。
赵靖忠的赵旗最好办,把原来他的族人亲戚填充进去就好。刘爱塔的范旗也还行,把跟着他的忠义护国军编进去也算是勉强可以接受。剩下的基本就没人了,辽东的三旗想都不要想,那是帝国的一等民。京师等地的旗人也不行,人家都已经以明人自居了。
愁坏了的苟忠明,天天唉声叹气,人都凑不齐,还何谈去收复国土啊。原本就没长出来多少的头发更是日渐稀疏。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经过苟忠明一番游说,重昏侯尚可喜主动上书,以与倭国有血海深仇为由,要求成为尚旗之主,并请求皇帝把一部分从西伯利亚磨练意志的琉球朝臣调回,填入尚旗。但也同样恳求,自己成为倭清的铁帽子王,世袭罔替。
接到上书的朱和坤仔细寻思了一下,索性下旨,除去昏德公李适的内阁次辅与朝鲜师师长职务,编入倭清国李旗担任旗主,并改名李永芳,原朝鲜师成员愿意加入李旗的就都加入,不愿意加入的通通整编。紧接着又大笔一挥,将西伯利亚土豆种植基地的五千罗刹人编入祖旗。这样新八旗已经凑齐了六个,剩下两个就去倭国凑吧。
接到皇帝圣旨的苟忠明是谢天谢地,高呼皇爷爷爱他。
现在倭清国八旗,真是众星云集,好不热闹。
赵旗旗主归亲王赵靖忠,有旗人一千多,包衣暂无。
范旗旗主倭亲王刘爱塔,有旗人将近五万(算上亲属了),包衣暂无。
祖旗旗主战亲王吴京,有旗人五千,皆是被沙皇派往远东开拓的勇(臭)猛(鱼)之(烂)士(虾),包衣暂无。
吴旗旗主佞亲王吴三桂,有旗人两万(打曲阜死不少),包衣两万。
尚旗旗主顺亲王尚可喜,有旗人数十,包衣数百。
李旗旗主朝亲王李永芳,有旗人三千,包衣暂无。
看着初具规模的新八旗,朱和坤大手一挥,他们通通被那霸伯的舰队运送到了琉球的某个小岛进行训练,以待日后对倭作战。
此时的大清已经来到了黄河边上,准备渡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