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頁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先開始,有些好心的人,看到秋林老人,在素不相識的人家裡幫忙,一邊觀望,一邊勸老人注意身體,別累壞了,不值當。看到老人對自己的話只是點頭笑笑,表示謝意外,並沒有停下手中夥計的意思,實在是有些看著過意不去了,也就主動上前,幫老人搭把手。

累是有些累,可是事後,事主的真摯謝意,也確實讓這些好心人,心中熱烙烙的,很有滿足感。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意義,終於嘗試著體驗到了……不知不覺中,這樣的好心人,熱心人,在小區內漸漸多了起來……原本在一起居住了上十年,還不知姓什名誰的街坊,由陌生,變成了熟悉,再演變為朋友、知己。

有事您言語。

原本只是脫胎於春晚小品的一句客套話,在最近一兩年裡,逐漸成了小區居民之間的行為準則。

正是因為有此基礎,五個月前,小區居民辦了一件轟動這座老工業城區的事。

那天一大早,秋林老人就找居委會幹事,說小區里一位兒女在外地的孤老死了,要他們趕快去看看。

居委會辦事員說頭天晚上還看到他遛街,不可能。後來禁不住老人的反覆央告,跟著去了。到了那名孤老門口,看見門窗緊鎖著,敲門沒人應。問鄰居,鄰居說沒看見老人今早出門,這才警覺,找來管段片警開了鎖,發現老人果然死在了家裡。

老人的兒女在外地,身邊沒有親屬,而且還沒有單位,靠兒女的支助和社保救助金過活。這可怎麼辦?!在辦事員犯難的時候,秋林老人說了句:我來!就開始組織人操辦起老人的喪事。

秋林也沒有找什麼人,就是和幾個鄰居說了幾句,沒多大功夫,小區裡的居民全部動了起來。辦手續的辦手續、開證明的奔證明、忙治喪的辦治喪、搭靈堂的搭靈堂……小區內居民充分調動了自己的各種社會關係,在半天時間內,就忙完了所有事情。然後在樓棟門口,搭起了長棚,擺起了桌椅,支起了爐火,就在露天底下,圍坐在一起,辦起了流水席,給老人守夜。而所接待的所謂&l;親人&r;,全部都是小區內的街坊鄰居。

在商討如何承接老人辦喪事所需的費用時,眾人接納了秋林的主意,就在靈堂門口擺放一個大的捐款箱,來的人,也不登記禮金,多少表示一下心意就行,如果款項出現不足,剩餘的部分,秋林老人自己出。

話一傳開,捐款箱每天都有人排隊挨個往裡面投錢,流水席整整擺了三天兩夜,三天時間裡,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受了一把人民公社時期吃大鍋飯的滋味……

真讓人值得回味!

出殯那天,大大小小的各式汽車,四五十輛,在大街上排起了長龍,浩浩蕩蕩的陣勢,驚動了沿途的居民,剛開始人們還以為是在為哪位高官權貴辦喪事,後來一打聽,知道是小區居民。自發的在為一個孤老辦喪事,沒人不說這個小區的人,仗義,有情分!

等到老人的兒女從外國外地趕回來時,老人的喪事已經辦完了。聽到周圍人的傳聞,看到秋林遞到手上,街坊鄰居贈送的,刨除開銷還餘下的份子錢,幾個兒女感動得撲倒在地上,長跪不起!向在場的街坊鄰居逐一感謝!那場景,讓圍觀的人,如今提起還記憶猶新。

對著秋林交給他們手中的六七萬禮金,幾個兒女私底下一合計,決定在小區門口,塑一座功德碑,以彰顯街坊們的仁義。請示了居委會,取得同意之後,一座寬一尺五,高六米的青石碑,聳立在了小區門口。

小區人的仁義美名,在最近兩個月內,在其他社區,廣泛傳揚……漸漸的,原來的小區名,逐漸從人們中的腦海中淡忘,取而代之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他當鰥夫三百年[女尊] 嬌妻養成日常 葉落歸根3有燕回香 精神體是只哈士奇 侯門美妾 降驢記 顏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