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三十九章 初闻叛乱(章 修改)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王体乾。

朱由检知道,这个王体乾也是靠着,巴结魏忠贤上位,早晚有一天要换掉。

没想到这会儿,提及朝廷的官员,竟然如数家珍

看来还是有点本事。

“传朕旨意给杨鹤,抚恤灾民之事,一定要尽心尽力,

魏卿可差锦衣卫督办,发现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截留救灾钱粮者务必重罚;

平乱之事,可让杨鹤,交于洪承畴专办,限期两个月全部平息..”

“皇上怎么今天,专门提及洪承畴,难道一个小小的,陕西督粮参政,有什么特别之处,竟得皇上如此看重。

或是有其他人,为皇上引鉴。

不管是哪种情况,下来必须要好好查查,如果却是人才,一定要想办法,为我所用...

魏忠贤脑子里盘算着。

朱由检做为后世的人,当然知道,洪承畴这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

论起带兵打仗,自然不在话下,可谓是大才。

不然也不能,训练出当时,天下闻名的

“洪兵”。

这个兄弟,人狠话不多,看见流贼上去就砍,打的流贼们,闻风丧胆。

大明鼎鼎的闯王--李自成,当时自诩兵强马壮.

遇到洪承畴,几万人被杀的只剩十几骑,狼狈不堪钻山沟里,不敢出来....

对于目前刚刚冒头,战力很弱的农民起义来说

绰绰有余。

至于后来,投降清朝这一污点,朱由检也表示理解

毕竟人家,刚开始也是绝食求死,只是没死成

至少也算的上一个大丈夫。

至于后来的选择,也只能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毕竟当时的大明,已经是烂到根子里了,之前为了大明奉献了那么多

就算换了老板,也算已经对得起崇祯。

况且,世人大多只知道,骂洪承畴为汉贼。

却不知道,其实他也为,汉文化的承续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时,他在清廷颇受重用,经常向顺治皇帝建议,满人“习汉文,晓汉语”,

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得到当朝采纳。

算是对,中原汉文化的存续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又刚好在陕西,不用就浪费了。

所以朱由检,理所当然的,推举了出来。

魏阉一党和其他大臣,又没有反对的理由,所以此条建议,很顺利的通过了。

下了朝后,魏忠贤立马让人,去查洪承畴的底细。

魏府里,照样人满为患,宛如一个国中之国,很多国家大事和政令,都是在这里敲定的。

不过,这里的最高长官,这会儿手里依旧是,攥着他的宝贝

---骰子。

“一、二、四点,小,哈哈,不好意思,我又赢了。”

在他对面,有一个身着,宦官服饰的中年人,得意大笑。

如果朱由检在此的话,一定能认出,此人竟是,自己从小的陪读太监,信王府的管家

--徐应元。

要说徐应元为何在此?

当然不得不说,之前魏忠贤还未得势的时候,徐应元和他,都是宫里打杂的太监。

宫里赌博成风,徐应元和魏忠贤,之前也经常聚在一起赌博

自然而然就非常熟悉。

二人的关系,可谓是

--老同事兼赌友。

不过,自从魏忠贤傍上,客巴巴之后,在天启皇帝前面,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 四合院从1962开始 从木头开始打造传奇舰队 全家流放:我搬空国库去逃荒! 赤旗 世子你别乱来 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