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六章 尊老爱幼王不死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两大老爷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衣服和化妆品,一人一间房子也已经足够。

王不死回到房间,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着外面乌云压天,一天的疲惫尽去。

电尾烧黑云,雨脚飞银线。急点溅池心,微烟昏水面。

这又是一场大雨。

外面的天已经暗了下来,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的脸,然后传来巨大的轰隆声。

只听隔壁传来老不死的骂声“尼玛,还让不让人活了”。

王不死一笑,猜得没错,老不死还在那屋里依靠仅有的电量坚持,只是这天气,风雨雷电的,大明一号还是难以坚持多久的。

看着远处的天际,王不死感叹:“不知道给自己一铁锅的里正,会不会被雷劈死”。

只不过,王不死肯定是会失望的,老天劈死的的也都是那些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毫无背景普通百姓,达官贵人,商贾士绅,他们自有天佑。

说到里正李保国,就要说说山下的这个村庄,下面这村叫五户村,估计为爷们山上建庙的那些人,因为战乱,或是贫穷,或是其他的原因,早就全村搬迁到别的地方,现在山下的这些村民,都属于新移民,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五户人家,这也是五户村村名字的由来,五户人家互相通婚,你嫁给我大舅,我侄子又娶了你姑妈。不得不佩服汉人的繁殖能力,短短百年,五户村就变成了三百多户,人口一千五百多人的村庄,基本上每一家都是四五口人。但是在大明帝国这样的村庄还只是小村庄,这也是大明帝国不得不在贫民阶级实行计生政策的原因。老百姓太多,是要出乱子的。如果他们也有天下将相宁有种乎,安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想法,朱熹洛估计会很头疼。

里正李保国是世袭的里正,他爹是,他大父也是,而因为自己的姐夫还在上面当领导,李保国里正的位子更是稳当,如果不出意外,李保国还是打算把里正的位子留给自己的儿子李小国的,毕竟这也属于朝廷干部,有工资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是这山是不长庄稼的,靠水也没啥收成,因此好多的年轻劳动力都出去打工,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所以五户村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还有一些太懒的闲汉,不用想,他们肯定是单身。揭人不揭短,嫁人不嫁懒。懒,注定贫穷孤独一生。

在村中的正中央,是一块比较大的空地,估计也是方便全村聚集,传达朝廷上级指示的场所,空地后面就是里正李保国的家。

不得不说,李保国对于自己的房子还是很上心的,无钱不卖粮,有钱不盖房,很显然李保国对老祖宗的这一观点很不赞同,房子是可以传给后世子孙的,必须要建好,而且还要建的最好。

因此李保国大手一挥就把老爹留给他的房子推了,然后让周围的几十户村民搬迁,当然面对村里最大的领导,被逼着拆迁的百姓,还是不敢反抗的。

山下平坦的土地并不多,但愣是被里正李保国划拉出三五亩,不得不说大明帝国的官员,只要是想干工作,还是很有办法和能力的。

每年大明帝国都会为比较贫穷的村庄发一些善济款,虽然朱熹洛和尚出身,但也还是挺想着老百姓的,例数各朝各代,每年都会在捉襟见肘的国库收入中,拿出很大一部分银钱帮助百姓的皇帝的还是不曾有的。包括那些记入史册,被后世称为千古名君之人。

只是,好吧,每一位统治者想法总是好的,也都是想要为老百姓谋福利,让老百姓的生活都能够得到改善,可是下面干活的人,却不会一丝不苟的执行,一层层的盘剥克扣,已经成为常例,而这些银钱,自然也不会送到真正需要的百姓手中,百姓还是百姓,那些得到朝廷善款的百姓也是百姓。只是换成了有背景的百姓。

由于李保国的姐夫在上面做官,五户村的善济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蓝星李墨 大逆转1979 玄幻:独断万古从掠夺机缘开始 北海帝尊 顾总的隐婚小罪妻 超神:变成凯莎 青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