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九十七章 督邮巡郡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模在三千左右的郡兵。

如今全部解散,从士卒转为编户。仅这数千名青壮从军事消耗变成了财富生产,就能带来非常可观的民生改善。

更重要的是,收其兵刃,铸剑为犁,可以给吴郡提供大量的铁器农具。

孙策赞赏道:“朱公大公无私,实乃江东之肱骨。使吴郡长吏,人人皆如朱公,则何愁民生不兴?何虑江东饥馑?”

但问题就在于,不可能人人皆如朱治。他能够清晰的看到,支持孙策,随孙策势力壮大,他整个家族都能水涨船高。

可其他官员、长吏、豪杰可没有这份觉悟。

所以,孙策随即便问道:“朱公打算如何遂行此政,顺利收全郡之兵,而使豪杰顺服?”

朱治态度刚烈,说道:“郡府一令之下,威权所迫,何人敢不顺服?上交兵刃,乃是其应有之义。可严明律法,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弩一张,加二等。甲一领及弩三张,徒刑五年。甲三领及弩五张,绞!”

这条应该算是诸夏非常有名的律法了,也就是着名的私藏甲胄罪。其中还有一些细化,比如违禁兵器长槊、重戟、傍牌、旗纛之类的,皆禁止私藏。当然刀剑长弓之类的不算在其中。

孙策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这条律法施行的可行性。历朝历代,只要秩序稳定,应该都能收上来这些违禁物品。

但孙策还在思考,朱治却主动话锋一转,说道:“但我以为,此项法令之施行,收吴郡之兵,关键不在于收上来多少违禁兵器,而在于便利民生。所以能收上多少兵刃反而不足为道。”

孙策讶异的一挑眉,收吴郡之兵,却不在意收上来多少兵刃?

“朱公此言何解?”

朱治从容自信的说道:“我闻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郡府下令,要收全郡之兵,豪杰必不舍得轻易上交如此多精金良铁,此乃人之常情。”

“为寻逃避之法,豪杰必将兵刃熔铸,制成器械。如此多器械,岂不便利于民生,提高生产?”

“可若官府要求豪强铸剑为犁,怕是他们必有推阻,隐匿兵刃。”

孙策大笑,好吧,你是懂谈判的。

的确,如朱治所言。豪强、大族最是会对抗官府制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常态。

可是朱治这一波属于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他名义上推行的是“收吴郡之兵”这个政策。

官府政令一旦下达,豪强们自然是要针对这方面的政策进行反抗,扭曲。

可殊不知,他们对抗的手段正是朱治所期待的。他是借收吴郡之兵为名,行改善民生之实。

他不在意豪强们是否把兵刃上交给郡县,他期待的就是豪强们把这些精金良铁给主动熔炼了,铸成农具。

到时候豪强部曲千人,手中剑戟皆换成了耒耜,甲胄皆铸成了耕犁,吴郡生产如何能不有所提升?

当然,这条律法也是要严格执行的。这能保证吴郡的豪强再也不能武装大量部曲。使同样拥有庄园的大汉豪强,逐渐转变成为大宋的庄园员外们。

孙策随即回道:“既然朱公已有完善之法,那就按照朱公所言推行,由郡府下令,告谕百姓,收诸违禁兵器。”

朱治立即拱手,说道:“老夫这就派督邮巡视郡县南北,督察各县长吏及豪杰收缴诸违禁兵器。”

孙策颇感兴趣的问道:“督邮?朱公打算以何人为督邮?”

督邮可是一个权力很重的职位,他位轻权重,掌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

更形象的说,他也是位轻权重,与刺史相似。区别只在于各州刺史由皇帝任命,而督邮则由郡守任命。所以这些府吏也会直接称呼太守为主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逐鹿之破茧重生 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 水浒雄主 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重生朱棣之子朱高煦 三国制霸 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