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而三發出的要他們組成游擊隊,不惜一切代價繼續戰鬥的命令,竟然一個跟 著一個地選擇了投降這種方式來結束巴丹和科里吉多兩島的戰事。他曾向馬
歇爾發出電報說:「我認為溫賴特將軍不過是一時的失算,他的處境使他容 易受敵人利用。」然而在麥克阿瑟內心,他永遠也不會原諒溫賴特在科島的 投降。
麥克阿瑟在他自己的回憶錄中,稱巴丹和科里吉多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中,乃至一生中所經歷的最為悲痛的事件,這種痛心在以後的歲月里,將 永遠伴隨著他:
「當災難的消息傳到我這裡時,我對那些頂住敵人的進攻使馬尼拉灣入 口處五個月不受侵犯的英勇抵抗的人寫出我的最後頌詞:『科里吉多不需要
要由我來評論。它已經用它自己的炮口宣告了它自己的歷史。它把自己的墓 志銘刻在了敵人的墓碑上。但是,透過它最後一次射擊的迴響的血色迷霧,
我將永遠仿佛看見堅強、削瘦、蒼白而仍無所畏懼的人們的影子。』這次痛 苦的回憶和痛心將永遠不會離開我。」
還在巴丹陷落之時,麥克阿瑟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過,對於巴丹的 守軍來講,沒有比它在最後時刻所經歷的那種考驗和苦難,更能說明它為美
國在亞洲戰場所作出的貢獻。在那一刻,不僅麥克阿瑟沒有料到,就是那些 投降的守軍們也沒有想到,對於如此眾多的將軍來說,考驗和苦難還僅僅是 剛剛開始。
陸軍航空隊的上尉馬克·沃爾菲爾德首先看見了日本兵,馱著一門山炮。 他們笑容滿面,說話溫和。眼裡還閃爍著羞恥淚光的他,心裡鬆了口氣。但
是,很快他的慶幸就被恐怖所替代了。一個日本兵走到沃爾菲爾德身邊,搜 出了 20 發手槍子彈,便一邊吼叫著一邊用槍猛擊他的頭部。
本間雅晴的司令部曾經有過一個計劃,在呂宋島修建一處能容納 25 萬 名戰俘的集中營。但是,在巴丹島投降的總人數超過了這個預計數字的兩倍,
日軍後勤系統不僅不能提供這麼多的運輸工具將戰俘運往集中營;而且更不 能向戰俘提供最基本的食物份額。於是,一場被譽為「巴丹的死亡行軍」揭
開了它罕人聽聞的帷幕,在日本法西斯的罪惡歷史上留下了悲慘的一頁。 在靠近赤道的灼熱陽光下,7 萬多名被俘的美、菲官兵,成群結隊。衣
衫檻樓、飢腸轆轆地在日本士兵們的刺刀逼迫下,步履蹣跚地跋涉在悶熱、 潮濕的叢林中。在由巴丹半島南端至呂宋的奧唐奈之間 100 多公里長的路線
上,因挨餓、生病、筋疲力盡而奄奄一息倒臥路旁的傷、病、殘戰俘隨處可
見。
戰俘們只能偶然獲得一點食物,絕大多數時候靠在樹叢中尋找野草、野 果來填充飢腸。龐大的隊伍像一隊隊黑色的螞蟻,在綠色的樹叢中掙扎爬行。
那些掉隊的戰俘更是遭到日軍士兵的殘酷毒打,挨不過去的俘虜則被自己的 同伴在日軍威逼的槍口下活活埋掉。日軍對菲律賓俘虜更加慘無人道,僅一
次就用刺刀活活挑死了大約 300 名菲律賓俘虜。
在這漫長的死亡跋涉中,總共有近 1 萬餘名俘虜或死於日軍的槍口刺刀 下,或被飢餓、疾病奪走了生命,活著走到終點的 6 萬餘名俘虜,個個面容
惟淬,骨瘦如柴。此後,他們被關押在圍有帶刺鐵絲網的戰俘集中營里,少 得可憐的食物、疾病和羞恥不斷奪取他們的生命,一直到麥克阿瑟重返菲律
賓時,這些受盡折磨。摧殘的俘虜們才得以重新獲得新生。
最初外界對發生在巴丹的這場暴行,還一無所知。直到幾個月後,3 個 美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