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一来,就等于是与寿王和离,再没了干系。
高力士一怔,心知圣上这是失了耐心,不想再等了,只是此举终究还是太过悖礼,身为圣上近臣,总要尽心为其周全,于是他眼中透出忧虑之色,迎着龙颜缓缓开口:“皇命让寿王妃为女道士,可否有个由头?”
高力士一向不多言,更不会逆拂圣意,此时委婉地提醒自是好意,玄宗想了想:“就说效仿寿王为宁王守孝,她自己便要主动为婆母武惠妃、也就是被追封的贞顺皇后祈福。”
这是父子俩利用伦常和舆论的又一番暗战啊,虽然寿王站在伦理和人情的一端,但是他对面的是圣上,只这一样,他便终究还是个输。
高力士领了旨,便立即去办。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寿王与寿王妃都还在宁王府的丧礼上。
唐时皇室的丧典繁琐而严谨,一共二十六道程序,缺一不可。
此时,才过了第一阶段的十一道程序,即初终、招魂、发丧、护丧、奔丧、置灵座、治棺椁、沐浴、袭尸、饭含、明旌。这一阶段的所有内容,都是初期的准备,主要由宁王家里直系亲人完成,即宁王长子汝阳王李琳主持、而李琳与寿王李瑁素来亲厚,故李瑁连着几日都在府上帮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眼下,正是经历了小敛、大敛、成服之后的吊丧环节,即亲朋故交来到灵前吊唁,来者皆要穿上与之对应的吊服,以示尊重。
身穿全套吊服,与亲子一样一身重孝的寿王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太过惊讶,仍平静地领旨谢恩,在一旁目睹的汝阳王李琳都忍不住背过身去,实在是……跟那对父子比,自己家倒还真算的上是父慈子孝,父王当年让了太子位,没坐那个龙椅,真是明智啊。
尽管一颗心不知碎了几瓣,寿王面上的涵养功夫仍是到了家,十分平静地接受了旨意,也十分平静地接受了各方复杂的眼神关切。
而在女眷那边,听到消息的寿王妃却身子一软,昏了过去,终究没能亲自谢恩。
“已是最好的结果了”。李林甫在吊唁后,寻了个四下无人的当口,与寿王说。
寿王神色如死水一般:“原是不该存着半分侥幸的。当日母妃错在,以为他是爱重我们母子的,而今日我错在,以为他是爱重宁王的;却不知,普天之下,他只爱自己。”
李林甫摇了摇头,想要反驳,却又觉得寿王说的极是:“往事再不可追了,殿下还是好好安抚寿王妃,或许日后,还要靠她来维系与圣上的情分。”
寿王嘴角微动,眼里湿意渐起,却终究没有说什么。
李林甫才出了宁王府,便看到不远处车马备齐,像是要来辞行的李守业。便知其行程有变,立即招了招手,两人同上了自己的马车,这两副车驾一前一后,不紧不慢地在长街上驶着。
车里的氛围却有些紧肃。
“你说皇甫惟明在明州?”李林甫眸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变化。
李守业点头:“侄儿在广州那边一直差人仔细地盯着,要说这一次他们也是万分谨慎了,领了旨意后,面上也确实是与户部、刑部一干人等先赴广州,在海上、岸上细细查了月余。每日里,在驿馆内外进进出出的,也不见松懈。若非侄儿手下有个管事的,大前年随侄儿进京时偶然见过他一面,故这次在明州府遇上,还不知这人已悄悄到了明州。”
李林甫眼眸微眯,身体往软墩上靠了靠,声音倒是平静:“皇甫惟明掌检校司农卿,管着钱粮之事,他查此案倒也是正差,只是别忘了,他还兼着侍御史,跟东宫……”
李守业立即会意:“侄儿晓的轻重,所以一得了消息,便赶紧打点了行装,来跟叔父辞行后便立即启程,叔父且放心,有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