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安家父亲在三线厂负责行政处后勤工作时,有一年春节刚过,他的党校老师路过此地,父亲热情接待了孙老师,还把党校同学请到招待所一起接待了老师。
“孙老师好,孙老师好”,团委书记燕姐,组织部长民叔,都到了招待所。他们三位孙老师的学生,陪着孙老师在大山深处,续起了师生情。人的缘分,就是这么神奇。
孙老师回到沂蒙市不久就提了副校长,五一劳动节期间,正赶上安家父亲党校有课,父亲也把安家带上一起去了党校。
父亲在党校参加考试,安家则去了大学室友娟的学校,那一天也巧,下面县里有位同学也到沂蒙市,几位男同学喝了酒,一起聚到了娟的宿舍。一年不见,同学们变化不太大,安家看到他们,很亲切。毕竟同学一场。他们毕业有几位直接留在了市里。有几位去了乡镇一线中学。
巧合的是,安家父亲的老师,同时还兼任了广播电台领导,安家同学小康,正好那时在广播电台借调。无巧不成书。父亲老师在党校见到安家,还问他愿不愿去蒙阴广播电台工作。安家不想在下面县里,还是想回市里工作。于是孙老师推荐安家去找他的一个文化传播公司朋友面试。安家那时候不懂得有什么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那是个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代,一切都是欣欣然。那个时代正赶上百万大军下海,每个人都想突破禁锢,干一番事业的时代。安家选择去了文化传播公司。
同学们之间也有鄙视链。事业单位的同学看不上安家去的企业,建议安家去考公务员,踏实安稳。安家那时不想那么多,只想让父母的生活能好起来。
孙老师是安家的第一个贵人。他推荐安家走出父母的庇护,自己出来锻炼锻炼。
安家那时候小,不太懂人情世故,后来也没再见孙老师。听康同学说,他通过孙老师正式调进了广播电台,电台当时也缺播音人才。孙老师儿子去了交通部门,孙老师到年龄也退休了。
人总是会变化的。当年风华正茂的康同学一度在沂蒙成为金牌主持和播音员。时过境迁,就像孙老师到年龄退休一样。播音界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为了安排更多新人就业,沂蒙电台通知五十岁以上的播音一线人员转幕后工作。
在报社的同学,目前还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毕竟广播影视跟纸媒不同,需求不同。报社同学五十多岁了,带着一帮年轻人,还在融媒体一线,冲锋陷阵。
当年上大学时,性格外向开朗的,到了五十多反而越来越安静了。上学时,内秀内向的,反而五十多以后更加外向,绽放了?这属于性格改变。还是什么效应呢。环境改变人,还是时代催人奋发。
有人先开花,有人后开花,也许只是花期不同。
命运的齿轮转啊转,转到哪一站,是哪一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