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说,老张家可有钱了,两口子都是有单位的,一个月都能挣三十多块钱呢,两口子加起来七十多块钱,顿顿能吃上肉,这丫头可是掉福堆儿里了。”
甫秀花一直背对着自己的二女儿,听见这话也没什么反应。
韩大姐瞅她这样子撇了撇嘴,“这是二十块钱的营养费,好好补养补养,下回怀孕我领你进城看b超去,是男是女一照就照出来了,是小子就留着,是姑娘就做下去。省心。”
她又拿出来一袋在村里人看起来超级金贵的大庆奶粉,给孩子冲了奶粉,用小勺喂,孩子是饿得狠了,张着小嘴喝了小半碗。
“真是个识货的,知道这玩意儿贵,喝吧喝吧,你的造化在后头呢。”
喂完孩子,韩大姐匆匆吃了块苞米面饼子就走了,从屯子骑车进城得三个多小时呢,道又不好走,她得在天黑透之前回城。
这回又是韩老大驮着她,她抱着孩子,在泥泞中回了县城。
在以后的时光里,韩大姐常挂在嘴边上的就是:要是英子在张家呆住了,比现在强百套!
英子也表示同意,可惜,那个时候她只是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对自己的命运拐了个弯儿的事,并不知情,更无掌控力。
把这个“弯”儿正过来的人,此时正在赶来的路上——
甫秀花的母亲大人,英子的姥姥老甫太太——非是作者不愿意替她取名字,她和老韩太太一样,都是没名字的人,身份证上的名字是甫李氏,正如老韩太太的名字是韩张氏一样。
她们年轻的时候可能有过珍啊,玲啊,凤啊之类的名字,嫁人成亲之后,就成了xx媳妇,生了孩子就成了xx妈,到现在变成了老太太的年纪,名字都没人叫了,都叫老x太太,你问她们自己她的名字是什么,她都要回忆很久才能想起来,更不用说子孙了,她们的名字是什么,早已经散佚在岁月中了。
老甫太太听说自己家二女儿又生了个女儿,已经是七天之后的事了,两个屯子相距不算远,但中间隔了道河,正是开化的时候,结冰的河面半冻不冻的,人在冰上走危险,船又撑不动,暂时断了航。
老太太听别人说了这事儿,从鸡窝里摸出了小鸡刚下的三个鸡蛋,又拿出了自己藏的七个鸡蛋凑了十个,拎了两条跟别人换的鱼,坐着船到了老韩家。
一进院就看见自己的二女儿甫秀花在院子里摘菜。
“你咋没做月子?”
“做啥月子?”甫秀花看见了自己的妈,脸上终于多了些情绪,“生了个丫头片子做啥月子。”
“咋?生丫头就不让坐月子?母猪下崽子还得养三天呢!大活人就不如猪了!”老甫太太提高了声音,“没见过这么不把人当人的!我艹他八辈祖宗!”
老韩太太掀了窗户瞅了一眼,眉头皱了皱,她倒不是怕老甫太太,主要是这是她自己的主场,让屯子里的人听见老甫太太这么骂老韩家,对老韩家的名声不好。
“亲家来了。”老韩太太迈着小脚从屋里面出来了,看两个老太太的脚,就知道这两人有天然的阶级对比,老韩太太是三寸金莲,正经的农村大小姐出身,要不是赶上变了国,也不会嫁到八辈贫农的老韩家。老甫太太则是一双天然的大脚板子,整个身子有老韩太太两个那么大,壮实极了。
“哟,亲家搁家呢!我还寻思家里没人了呢,也没人管管秀花,我这个姑娘从小就不知轻重,你看看还没出月子就坐风口里,以后到老了做下病都没地儿哭去。”
“呵哈哈……这两天我头疼病犯了,一直躺屋里没出屋,也没瞧瞧她,秀花,赶紧进屋去,你妈说得对。”
甫秀花站了起来,低着头回了屋,老甫太太后脚也跟着进了屋,头一眼往炕上瞅,只瞅见了坐炕沿边玩的外孙女雪珍,“二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