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六章 读书之志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落落大方,但谦卑的姿态下难以掩饰其心中的高傲和得意之色。他更不曾想到,在这乡野之地,竟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免心中从蓝天白云又跌入了深谷阴沟,心中那个不爽,无语言表。

人性往往都是这样阴暗,要么成自己一家之言,要么凌驾于百家之言,如若别人盖过了自家,那就各种不爽,文人相轻比较多,惺惺相惜却很少。

李柯来此读书的目的很单纯,单纯的不是真的来读书。首先,他来到这个陌生的时代才几天而已,很多事都不清楚,比如地理、社交、教育、社会核心价值等等。

所以他没有别的选择,总不能像个傻子一样莽莽撞撞出去瞎浪,那么结果估计只会是活不过两集那种下场。还有,更多的是随遇而安的心理和事已至此的顺遂吧,毕竟吃人嘴短,既然答应了吕二伯,那么不来读书的话,谁知道会不会落个不仁不义的恶名。

古代人对信义是很看重的,其实前世的社会也在逐渐信息化的管制信义这块,一旦失信,那么立马社死,将寸步难行。再说,就算他可以不要脸的苟活于村中,可老爹的藤条是真的怎么都躲不过的。

所以综上所有,乖乖来读书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开阔眼界,认识朋友,也可以学习当代的社会价值,比如什么修身、齐家、平天下之类的思想价值。

没来之前,李柯也曾想过道观道士做教书先生会不会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毕竟前世经历的类似于营销传销模式的套路太多了。所以难免有些怀疑老道会不会是假借教人读圣贤书之名,实际是在传播道家文化,比如没事搞点什么硝酸硫磺之类的放在火炉子里烧啊炼啊的,炼他个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取出来视作珍宝一般不管三七二十一生吞活咽便是。

现在看来这些疑惑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从老道对“横渠四句”的发自肺腑的赞许就能看的出来,他确也是个有着深刻儒家思想的人。但不知他为何后来又入了道家之门?难道是转行了,信仰更迭了,还是发现当今天下道家必定吃香了?这个无从得知,但门口那块牌匾上李淳风的落款可以告诉李柯,此老道决非庸庸之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李柯闻声看去,老道正手持一卷《论语》在郎朗诵读,读一句便让大家跟着背一句,这番景象倒是在前世某些古装电视剧里看到过,李柯跟着背了两句后突然心中一喜,因为他懂了,懂了老道为什么一开始问大家的志向了,因为李柯发现现在教诵的正是《论语》中的侍坐篇。

这个在前世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学习过,大意是孔子和几个弟子在一块坐着聊天谈理想,四人都谈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后,最后问孔子的理想,孔子间接的回答他比较喜欢曾皙的理想,因为曾皙并没有像其他几个弟子那样“志向远大”的理想。

”所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晚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水沐浴之后,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自然生活生命画卷,虽不像其他几位那样意气风发的想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的大事,但却能在平凡中享受自由生命的时光,这又何尝不是人活着最美好的意义呢?

李柯在前世学习这篇时,曾叹息孔子的志向消沉,因为如果孔子不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话,又怎么可能周游列国去传道讲学呢,不还是一样为了获得某个王侯的垂爱和赞成么,然后奉为国师,治理国家,教化万民。

只是兜兜转转了很多年也没有人愿意接受他那套思想罢了,从这个方面来讲,孔子还不如苏秦张仪之类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战国:开局造热气球惊呆赵王 大明:最强王爷 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 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三国:开局被坑,我掠夺天下气运 红楼之贾环厉害了 大唐之杨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