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对朝廷没有了什么好感。郭凯鉴于此,自然不会听从张守城的调令,而是按余清的密信行事,按兵不动。一方面为了隐藏自己的实力,不让周秉正发觉,一方面也是信心不足,怕士气不振,败下阵来,有辱承德军的军威。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周秉正攻陷魏州城后,居然没有乘胜攻击官军,而是在城内安顿了下来,天天歌舞升平,酒池肉林,安享来之不易的小日子,还自封为大圣燕王,定年号为应天。
消息传开,邺城叛军喊爹骂娘,安思景却没有动怒,只因他深知周秉正还没有笨到作死的地步,定有其他用意。
张守城听到周秉正于魏州城称王,跟邺城的安思景并排而立,欣喜不已,加快了攻打邺城的步伐。
余清见张守城误解了周秉正的意图,赶忙上前宽慰,道:“周秉正千里南下勤王,夺取魏州,却按兵不动,是想趁我军对邺城久攻不下,懈怠后,挑选精兵掩袭我军。何不让郑经、黄宗率领所部兵马进逼魏州,夺回魏州城,最少可以破坏叛军互为犄角的意图。”
张守城听过,觉得余清头脑清醒,可喜可贺,但就是不能按照余清的想法行事,只因贺兰敬、鲁林、王思远等将领一致认为这一仗打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周秉正老奸巨猾,必然不会轻易出战。与其旷日持久地僵持下来,还不如快速攻下邺城,再提兵东进消灭周秉正的叛军,独个击破。
余清见张守城听从贺兰敬等人的建议,弃用了自己的想法,只好退而求其次,建议张守城做好准备,既要防止周秉正抄袭大军后路,又要阻止安思景与周秉正两股叛军合为一体。
张守城审时度势,采纳了余清的建议,并加以实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接连的胜利,让张守城这位年老的统帅飘飘然起来,底气越来越足,思虑也越来越慢,毕竟年纪大了,精力越来越不够用,容易喜欢人家的豪言壮语,很难接受他人没事泼冷水。虽说仗无需他亲自上战场搭弓射箭,也无需他亲临前线指挥,但王猛一走,他就是阵前总指挥,战事一有所差池,责任由他来担。
或许有来自朝廷的压力,或许有来自部下的自信,或许余清太过谨慎,什么事都要来个未雨绸缪,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家威风,有些烦人。张守城渐渐的无意识地疏远了余清,只因良药苦口,不是病的不行,谁愿意没事找药喝。
旷日持久的决战,死掐对方要害,谁也奈何不了谁,无论是官军还是叛军-都不愿意接受,它却又恰好是战争中最残忍、最令人头疼的事情,避无可避。
围攻邺城的官军随着时日的消磨,处境开始不佳,士气也开始低落。
被围在邺城城内的叛军也好不到那里去,甚至更惨,算是山穷水尽,城内一斗米差不多卖到了近七万余钱,一只老鼠也有了数千钱的市价,而城里那些没钱的人也开始行动起来,把别人直接引入了自己的粮仓,像只饿狼一般偷偷地吃着人肉。
安思景发现自己瘦了,肚子小一圈,实不想自己的部下变成自己餐桌上食物,只好放下身段,很有耐心地写了一封亲笔信,派出心腹安泰清带着前去魏州城拜见周秉正跟自己的儿子安龙军,书面加封周秉正为大燕国兵马元帅,加封安龙军为大燕国太子,希望两人能精诚合作,率领兵马来救邺城,一起联手打败官军。
安龙军见信后,非常高兴,忙命人将安思景送来的书信传阅军中,全军上下士气为之大振,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击败了官军,自己效忠的大燕皇子安龙军就是下一任大燕国皇帝,若是有那么个幸运,还有可能是整个中原王朝的主宰,前程无量。
很好,很好,效果达到了。
安龙军一边表现的诚惶诚恐,好像受之有愧,一边回信一封,托安泰清带回邺城,转交安思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