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字表。
那既然只是把它當成漢字表, 那麼用《百家姓》《千字文》和用《易》有區別嗎?
沒區別啊!
所以只要它是字,並且念起來朗朗上口,更有利於孩子記憶就行。
就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念起來是不是很押韻很朗朗上口。
那這就夠了!
而至於世家為什麼喜歡用《易》而不是《千字文》來教孩子認字,林從這幾日也想明白了,一方面是《易》有六千多字,比《千字文》字多,容量更大,二是如今科舉考九經,易是科考內容,那既然識字哪本都行,那幹嘛不選本科舉考的,現在不僅能識字,還能把內容背下來,等到大了再由老師教內容的意思,準備科考,豈不是更方便。
如此一來,《易》自然成為各世家啟蒙的首選。
其實這種教學方法,魯迅的先生,就幹過,魯迅的先生就給魯迅講了,「不求甚解」者,就是不去看註解,而只讀本文的意思。(你只識字,別管意思,其他的,等長大再想)這事還被魯迅他老人家寫在書里。
而這種方法,其實也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教學方式。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教學,其實還和語文這個學科有關。
語文,是所有科目中分層最不明顯的科目。
在高中,曾有個打趣的說法,說高中語文老師是所有學科老師最難乾的,也是最輕鬆乾的。
因為語文老師再努力,學生的語文也很難考到130,語文老師再摸魚,學生的語文也不一定掉下100。
再例如林從學校的早年一次月考,月考是高一高二一起考,題也各自組長出的,由於只是小考,試卷也很不規範,只寫了《語文月考試題》,結果試卷印刷出來,高一高二抱錯了,開考半個小時,居然沒有一個學生發現,一直等到做到古詩詞填空題,高一的許多學生才一臉茫然地發現這十個空都沒背過,眾人才發現兩個年級抱錯試卷。hr
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