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九章 尚书 (第4/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制成膜片敷于脸上,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嗯?记住了吗?”

芦荟对于祛疤十分有助,可惜叫人寻遍了花圃也不曾找到,大约是这个时代尚未有此类物种。于是我便一早备下匣中物什,预备登门挑衅何晏时用。如今他不请自来,正当献此物假意讨好,以安其心,才好打我日后的如意算盘。

何晏俯视了我一眼,佯笑道:“十余日前我才与你动过手,你会那么好心?”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君子斗法有道,我崔缨也并非不讲理之人,先前打人是我不对,如今彼此既已释然,不若就此带过,还望平叔兄……日后莫在人前教缨儿难堪才是。”我眨了眨眼,微笑道。

何晏听了,果然笑得嘴都歪了,他接过小匣,傲慢道:“这匣子本公子收便收下了,至于今后,还须看崔妹妹表现如何了。”

我暗暗哼笑一声。

“哦对了,崔妹妹,郑注《论语》自问世以来,书市版本参差,多有讹误,令叔乃是郑公门下高徒……不知令叔府中可有郑注原本?”

何晏向前,继续低声道:“崔妹妹,你可否取来,借与我几日?”

原来,这才是何晏今日所行的真正目的。

看来,卞夫人让何晏罚抄《论语》并作释,反倒成就了他。此时的何晏也还算有个读书人的模样,我便帮他这个忙又何妨?

“《论语》郑注并无原本,只有我叔父手录本,平叔兄若感兴趣,我自当为你借来。只是手录贵重,你须自己再抄一份。”

“应该的,应该的!”何晏抚掌而笑,爽快地答应了。

……

后来,何晏还主动聊起汉代经学其他大家,谈笑间,给人压迫感极强。

书生何晏与贵公子何晏,简直判若两人,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我可算知晓他的傲气从何而来了,也明白他受曹操宠爱的原因了。反观我崔缨,又拿什么跟他们比呢?

我顿时有些丧气,开始忧虑起日后与其文斗之事来。

“儒学渊深,诚为当世治学修业之本。汝一女子喜阅儒经,委实难得。受些圣人之训,早学妇规立身于世,也是极好。”何晏扬袖,作告别状。

我颇不以为然:“嚯!多谢平叔兄指教!可惜啦,缨爱史甚于经,什么圣训妇规,都是你们男人给女人的绊索,我才不读它。”

何晏回头冷笑:“休要胡言。先贤绳墨之言,岂容你分说?”

我朝何晏扮了个鬼脸,还耸耸肩:“先秦孔孟之道,及至汉室,已变滋味,沦为庙堂之人钳制民智之器,平叔兄难道还要自欺欺人么?”

何晏突然惊怒,他折返案前,反驳我道:“崔妹妹,你好生放肆,竟敢说出这番言语!你……你难道不知,儒学因秦而废,因汉而兴,此术独尊近四百年,固为安邦治民之正道吗?”

“儒术并不等同于儒学!”

意识到正与古人思想碰撞,我亦冷笑回敬。

“平叔兄,你且细细思量——所谓三纲五常,不正是日常人伦?所谓天人感应,不正是儒教神学?人固以修身为本也。自董生罢黜百家始,儒学为皇权裹挟,早已有违孔孟教义,羁束人性。依我之见,汉世儒术不过权谋之术耳,愚民器物罢了,绝非纯粹的人伦之学。”

何晏气得脸一阵青一阵白,实在是有趣极了。

他掰弄着手指跟我较劲,非要驳斥我那逆反之言,可念叨了半天,终究只愤懑地吐出一句:

“罢了!罢了!吾不与汝一般见识!汝之妄言,可恼!可恨!”

说罢,何晏便拂袖转身,悻悻而去了。

“何尚书,慢走不送。”我倚在门外,龇牙笑道。

何晏啊何晏,看来你我还真不是同路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今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民国游骑我要做好人 三国之太史子义 疯了吧,朕的朝堂皆奸佞 大乾第一纨绔 为龙之道 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 开局被绿!直灭未婚妻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