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六十七章 霸王真正的穿越改变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除非天纵奇才,被高官举荐。不然豪强之家子弟哪怕上千人,也只能困守乡野,没有出仕的任何可能。

而投戎入伍,尤其是加入玄甲骑兵这种精锐铁骑当中,无疑是豪强子弟最佳的升迁路径。

孙家祖父辈还在卖瓜,而父辈就已经是大汉最顶级的列侯,封无可封。到了孙策这一辈,已经开始眺望王权甚至皇权。

能有这么快的升迁速度,完全是出于军功。

所以孙策希望将这种阶层升迁路径依旧作为治下最受重视的路径之一,吸引大量豪强子弟从军入伍,让社会各个阶层不分上下都依靠从军实现阶层跨越。

绝对不能出现宋朝那种,社会主流排斥进入军队的风气,让军队中充斥着罪犯、刑徒、地痞、无赖。

另一方面,孙策也一直觉得豪强子弟是这个时代最佳的兵源。没有之一。

他们出身卓越,基本上都算是加强版的良家子。不仅有世家世业,还几代人都生活富裕。

中原被夷狄称为巨人之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地主家子弟不用为温饱发愁,甚至还能有宗族的私塾,全族子弟一起习文尚武。

关于这一点,是孙策最印象深刻的。

整个家族子弟在一起学习,被族中长辈照顾,是整个中原几千年一直维持的传统!从诸夏先祖筚路褴褛,创业于中原,一直到新世纪之前,延续了甚至不止五千年。

反倒是孙策穿越之前,那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共识,由一个小家庭,父母两人养育一个孩子的模式,是堪堪诞生不到二十年的新形势。

所以,不仅仅孙策跟族中子弟,孙贲、徐琨等人相熟亲近。

豪杰们一旦来投靠他,也是携宗亲、乡党等人一同来投靠。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戚家军义乌矿工的加强版。而且身材普遍高大,超过七尺七寸的比比皆是,很多人还认识文字。

孙贲、徐琨、鲁肃、蒋钦、朱桓、凌操等等东吴名将,无不是这种出身。

如果不能提高军队的地位,让这些人杰全部耻于投入军中,改而去舞文弄墨,参加科举……简直是时代的悲哀。

孙策完全无法想象,孙贲、徐琨这种宗族子弟,江东豪杰,没有了豪烈之气,成为柔弱的江南士子,家族中不教兵法武艺,子弟从小参加童学、私塾,学四书五经,背《论语》、《孟子》,该是怎样的悲凉。

孙策一身英雄气,不仅仅是要改变小霸王一人的命运轨迹,同时也势必要改变整个江东,甚至整个民族的命运轨迹。

绝不允许民族中慷慨豪烈之风被泯灭,以至于两千年如一日的,所有人杰都皓首穷经,将一代代年轻俊杰的青春热血、几百亿中原少年的意气风发全部消磨在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种古典经文当中!

不然也真是太惨烈,太悲凉了。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末路,霸王悲途。

而要改变这一切,孙策觉得首先就是要给天下人杰更多的阶层晋升之路。

沉吟之后,孙策对张纮说道:“君建言之策,甚合我意。务必要妥善安置将士及其妻女,让将士之家皆为江东上户,富有家财。”

而至于如何安置上万将士和女子,孙策打算先合后散。也就是先将这些人集中管理,然后一批一批的安置。尤其是流落到江南的女子,直接安置在纺织工坊之中,由官府提供食宿,分批嫁于将士之后,再逐渐分散到各户当中。

当然要安置这上万女子,绝非一件易事,甚至一处纺织工坊都未必足够。

孙策打算效仿锦署,专设一处官府机构,组织女子官营纺织。

只是负责这项机构的人才,他一时还没有选择好。

毕竟无论让哪位麾下豪杰去负责锦署,管理上万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 做皇帝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 七零年代小媳妇 陶家传 网游之绝世神主 抗战侦察兵 系统带我穿越:回到三国开纸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