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王秋生家有四个劳力,王清明家三个……反观王满银家三个孩子还小,就他和兰花能够下地干活。另外两口子日常还要忙着炒制瓜子,根本没有太多时间招呼田地。
开会结束,他就叫住两人商量“秋生哥,清明叔,我这样想的,咱们对外称互助小组,实际一步到位,各干各的。另外队里分的那头骡子我不要,你们两家商量一下看怎么办,有人要的话到时候直接把钱给队里……”
王满银之所以分得如此干脆,一方面不想占人家便宜,另一方面有自己的打算。
十亩多地除了三亩麦田外,剩余都长着秋庄稼。自己可以直接借用队里的手扶拖拉机,最多一天时间就能忙完,无非费点柴油而已。
王满银多次开着手扶拖拉机办事儿,对油耗相当清楚。12马力轻负荷,一个小时也就两斤柴油,花费不到三毛钱。
这点小钱,他当然没放在心上。至于柴油票,可以让郭主任帮忙搞定。
不过今年种葵花已经晚了,只能种上玉米。王满银打算等明年留几亩春地种植葵花,这样省事。
短短两天时间,罐子村二队八百亩地已经分完,地头都栽上了界石。
不但罐子村开始分地,黄原各地同样火热展开着。
不过因为各生产队情况不一样,分地方式也显得五花八门。
比如石圪节村依然坚持大集体,双水村半个村实行了互助小组,下山村一步到位,直接包产到户。
知道罐子村分地,少安早早给王满银打招呼,询问是否需要肥料。
这些年,石圪节各生产队社员们早知道了肥料的好处,种地时也不再抵制。往年大集体时,肥料直接分到各生产队。王满银凭借少安的关系,每次可以为罐子村多弄几袋肥料。
现在成立互助小组后,生产队自然不会再操心肥料的事情,只能由各家自己张罗了。
供销社里肥料数量就这么多,去晚估计根本买不到。
王满银得了信息,立刻和剩余两家商量,随即拉了六包尿素回来。
转天,他就借了队里的手扶拖拉机犁地。
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家可没敢这么折腾。一个小时花费三毛钱柴油,半天就是一块多……如果用牲口的话,平均两亩地消耗一筐草料。
哪个省钱,他们算的很清楚。
分了田地,兰花那边也正是从缝纫门市部辞职。
这举动,当然又引得村里人议论纷纷,觉得他们两口子脑袋坏掉。
对很多人而言,这年头有个正式工作非常难得,旱涝保丰收……王满银虽然炒瓜子挣了些钱,但不知道啥时候政策一变,说不就被拉去学习了。
王满银没时间和别人解释那么多。
吃过早饭,他便带着一家几口人进地忙乎。
说起来,自家三个孩子长这么大,基本没正经干过农活,今天算第一次。
王满银启动手扶拖拉机犁地,兰花和三个孩子则跟在后边撒肥料。一天时间,三亩多地犁一遍,耙两边,顺便把肥料和玉米种子也撒下了。
现在地里没墒情,玉米种下根本不会出苗。不过没关系,就算干上十天半月也不会坏掉。
再看村里其他人家,还在用牲口慢吞吞的犁地呢。
种完玉米,王满银家的打井计划也正式提上日程。
他原本想打一口压水井,这样比较省钱。不过一想压水井是靠排空自然大气压力出水,井太深会压不出水,太浅干旱时又容易缺水。
后来干脆一步到位,直接在场畔上打个深水井得了,到时候可以借用村里抽水机用。
没办法,罐子村目前还没有通电,只能用手扶拖拉机发电抽水。
说起打井的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