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九十章 鱼米之乡 (第3/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是啊。”赵锦还在兴奋的打理自己抓到的这条大鱼:“这大荡里面大概有两百多名渔夫,每天就以捕鱼为业,第一选择送给织造署。卖不掉的便用草绳串起来,送往西面的吴县城邑或者东面的娄县。里面好几个还未加冠的小渔夫,还与我关系极佳。我这捕鱼的技巧,便是他们教我的。”

“他们总是把最大的渔获送给我们。夫人说省了很多运输之费。嘿嘿,所以织女们饭食很不错的,不仅有鱼虾,有时候还有鳌鳖。”

这个饭食何止是不错,简直让北方乱世难民为之艳羡。

果然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孙策记得看过一篇报纸,说抗战期间,阳澄湖一带百姓没有粮食可吃,被迫靠吃阳澄湖螃蟹充饥。

这么说袁术的部队被迫以田螺、河蚌为食也算合理。

但只有河蚌和虾蟹的军队注定了瘦骨嶙峋。真正让织造署伙食丰富的是有人为她们提供鱼虾,也有人在持续不断的提供谷粮。

吴县真正强大的也在此处,这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不仅沃土千里可以产出大量的谷粮,还有密集的水网和湖泊,可以提供大量鱼肉。

孙策正想着这些,三艘小舟从湖泊中间的芦苇丛中窜了出来。

几个穿着短褐的黢黑少年坐在船头,遥遥看到藕臂雪白的赵锦就兴奋的招手大喊。

“小锦儿,我们来啦,你猜我们这次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小锦儿,先看我的。是我母亲让我给你的。”

“都别跟我争,不然小心我拳头揍你们。让我先跟小锦儿说话。”

小舟速度极快,几个青葱少年话音还飘荡在芦苇深处,他们人已经靠近了此地,都是大荡里面的渔夫子嗣,他们大的看起来十八九岁,马上就要加冠了,小的则跟赵锦差不多大,十五六岁,总之都是慕少艾的年纪。

所以看到鲜衣怒马站在赵锦身边的孙策,所有人脸上都带有明显的敌意和戒备。

孙策不禁莞尔,这可真是误会了。自己一向是把赵锦当小丫头看待的,完全没有一丝异样想法。

可是别看他觉得自己跟赵锦是两代人,别人可完全不这么看。毕竟他才刚刚加冠,只比赵锦大四五岁。两个人站在一起,的确是旁人眼中的金童玉女。

所以这几个少年才会有这么大的敌意。刚才还在内讧的几个人,瞬间抱成一团,决定一致对外。

他们把小船靠在岸边,就带着各种货物摆在了赵锦面前,只围着赵锦热情攀谈。

一名敦壮少年第一个开口:“小锦儿,我抓了一只水獭,我听人说鱼上冰,獭祭鱼,这好像是一种非常贵重的祭祀品,跟牛一样呢。有二十多斤,你带回去吃了吧。”

鱼上冰,獭祭鱼出自《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其实这是指导诸夏进行农业生产的节令歌,不是什么祭品。主要是提醒渔夫,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

显然吴县这边的生产水平有些落后,才导致的这个少年对节令歌是一知半解,靠着字意去猜。

但赵锦也是个丈育,闻言立即提起了兴致,说道:“若是这种好东西,那我就买下了,回去把肉蒸熟了吃。”

说罢,她就从随身带的布包里取出五十多枚通宝递给了他:“我也没买过这东西,但想来应该换不来两石粮食,我给你这些钱你要是去市场上应该足够换回五十斤粮食了。要是你家有田,不太多的话,也足够今年交税了。”

少年显然经常跟赵锦做交易,开心的接过赵锦手中铜钱,也没数便直接放进了怀里。

其他少年也纷纷献宝似的送出一些稀奇东西,有鸟蛋,有田螺,有野鸡,甚至还有好几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 我在明朝当皇帝 明末千帆争霸 三年徭役:开局造反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 修仙女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