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30章 府州来人 (第4/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的文武大臣之争,默不作声。

等了许久,见没有人再提议,皇帝才看向赵普跟何先明,问道:“两位爱卿心中有何人选?”

何先明对杨元庆印象不错,又在奏章上给他儿子请功,此刻不帮杨元庆说话,更待何时。

何先明道:“臣觉得杨元庆在迁徙途中的功劳可圈可点,可任他为知府。”

吏部尚书陈寇立即反对道:“笑话,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何以堪当大任,臣反对。”

皇帝隐约发现猫腻,他让人当众宣读杨元庆的奏章,除了笑话杨延年外,还有就是乘机否定杨元庆这天才神童少年的头衔,皮笑肉不笑的问道:“爱卿为何反对?”

陈寇讽刺道:“一个连奏章都抄袭先辈的无知小儿,怎能治理得了一州之地。”

所有人都不知道,杨元庆这奏章再上交朝廷之前,已经让人抄袭一份送进了杨府,并给杨延年附上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一句话。

其实在宁浩到西梁岭之时,他就想过给这位便宜的老爹写一封家书,而且竭尽全力的掏空了腹中的墨水,结果写完之后,发现跟自己的初心完全是南辕北辙,什么:“亲爱的老杨同志和刘姨,最近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我在西北挺好的,你们不要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老杨每天都上朝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的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杨元庆最后自己看了都觉得恶心,又给撕掉了。

话说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何中基的父亲何先明就是自己在京城晨练时遇到的何爷爷。

此刻何爷爷在心中把他已经骂得狗血淋头。

何先明心中暗自骂道:‘你小子平日里精得跟鬼似的,怎么写出这么蠢的一道奏章来,哪怕不会,也不应该抄袭武侯出师表。’

赵普心知皇帝根本不会让杨元庆出任一州知府,没将他弄死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放任他做知府,也就点到即止,没有再提建议。

从赵普身后走出一人,朝秦石禀道:“臣推荐张继聪出任西梁府知府一职。”

众人定睛一看,从赵普身后走出来的人竟然是御弟秦义,全都一脸惊讶的看着他。

只见秦义接着说道:“张继聪曾是汇川知府,曾因宋子兴贪污舞弊牵连,一直在家闭门思过,此人有治理一府经验,臣建议由他出任西梁岭知府。”

张继聪是前陈汇川知府,因顶头上司贪污舞弊被秦石给革职在家,走投无路之下,托人送了份厚礼给秦义,希望能依靠秦义再出仕。

秦义看上此人怯懦守成的性格,觉得可用,便将他收入麾下。

西北之地在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眼中,是个苦寒凶险之地,一般无罪无过的官员,谁都不爱去,秦义趁机举荐张继聪。

皇帝也觉得秦义的建议不错,赞同道:“皇弟言之有理,那马健跟杨元庆二人又当如何任西梁府何职?”

秦义接着说道:“杨元庆奏章中提到马健在沿途之中,虽有小错,但也不是大过,最终不负官家期望,将三万宋民尽数带到西梁岭,迁徙途中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那就任通判一职。”

“那节制(地方军事长官)呢?”

“臣建议由袁崇山出任。”

“好,就按皇弟所言。宣旨,任张继聪为西梁府知府(特区区长),不日赶往西梁府赴任;升袁崇山为西梁府节制;擢升马健为西梁府通判(地方二把手),张继聪未到前,由他暂领知府一职;擢升杨元庆为观察判官(地方监察官)、何中基为翔麾校尉,协助袁崇山防守西梁府,保境安民。”

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将所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好在最后都升官了。

这是大元开国以来最为特殊的一例提拔,一干西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女厨妃:带着空间养萌娃 七页禾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帝王之名 谍海潮生 三国:白馍榨菜,我竟黄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