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的军饷和安抚百姓的银两。河南遭遇罕见洪水,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已有叛乱发生。户部尚书韩文主张用钱赈济灾民。
而礼部尚书张升则显得最为底气不足,太皇太后即将迎来七十寿辰,明朝以孝治国,按照礼仪应隆重庆祝。弘治已向太皇太后提出简办,她也爽快答应。然而,按照韩文和刘大夏的提议再削减,太皇太后的寿辰会显得过于寒酸,不如不办,届时还有藩王和外国使节会来祝贺。
三人各执己见,谁都不愿退让,但国库的银两有限,分配不当,事情就会办砸,责任重大,谁又愿意担这个责呢?吵累之后,三人把难题扔给弘治,让他定夺。
朱厚照看透了,这三人争论到最后,只是把决定权交给皇帝。他说把钱给谁,如果给我的份额少了,到时候别怪我办事不力。朱厚照心中暗骂,这些朝廷官员都是老谋深算的狐狸,老朱家请你们来是解决问题的,你们却把难题留给父皇。
弘治握着奏章,反复思量,只能妥协,他心一横,决定再次削减太皇太后的寿辰开支,优先满足刘大夏平乱和张升救灾的需求。
朱厚照听到最后的决定,心中不满。他前世是个孤儿,这辈子格外珍视亲情,见弘治为了节省,连太皇太后的寿辰都要压缩,觉得委屈了家人,于是出声反对:“若再缩减太皇太后的寿辰预算,岂不是让那些前来祝寿的小国嘲笑我们。”原本打算勉强接受弘治提议的三位官员,没想到太子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太子,不得妄议国事。”
弘治首先责备了朱厚照,好不容易平息了三位大臣的不满,可不能因为太子一句话,又引起新的纷争。
\"太子深居皇宫,不晓民间困苦。可知你衣食所用,皆源于百姓?如今民众生活艰难,太子是否心系黎民呢?\"
刘大夏对弘治的妥协策略早有微词,此刻听太子竟质疑此事,便将怒火直接对准了太子。
\"我大明以孝立国,本宫只是想为太皇太后举办一场体面的寿宴以尽孝道,难道尽孝也有错吗?\"
朱厚照感到愤慨,这刘大夏怎么如此尖酸,一句话就给他扣上了不关心百姓的帽子。
\"太子不懂国家之事,老臣无意与太子深入讨论。\"
见太子拿孝道做借口,刘大夏拂袖而去,不屑与他探讨国是,你不懂,说了也是白说。
\"本宫的确不懂国事,刘大人享受的俸禄同样来自百姓。那刘大人何不亲自解决国事呢?\"
朱厚照忍无可忍,这刘大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天天找茬是吧?
明朝有些官员以直言敢谏着称,弘治勤政廉政,刘大夏无从指责皇上,只好拿太子出气。反正太子早晚要登基,让他提前习惯这种批评也好。
\"国库空虚,目前平叛救灾尚缺一百两银子,太子勿只懂空谈。\"
张升见状,连忙拉住激动的刘大夏,示意他冷静,并出言调解。
他在心里嘀咕,太子你就别添乱了,我这户部尚书已经为银子的事急得脱发了。
刘大夏带着怨气说:\"太子恐怕不清楚,百万两银子的短缺会造成多大影响。\"
\"不就是一百万两银子吗?给本宫一个月,本宫自会解决此事。\"
朝中重臣闻言,无不苦笑。大明一年的税收才不过四百万两,百万两若轻易可得,他们也不必为了银子争论不休了。
太子年幼无知,何必跟他计较,罢了,散了吧,各自回去处理公务。
刘大夏离开前还丢下一句:\"太子殿下似乎不明白,百万两银子的分量。\"
朱厚照轻笑,反问道:\"那如果我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呢?\"
刘大夏摇头,满脸失望,这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