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第42章 正在今日
可能包括给他出主意的老爷子在内, 都没想到赵定方会直接定下礼部尚书一职。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高品阶的官职, 除非是不需要管事的闲职, 否则通常来说, 不会空置太久。礼部身为六部之一, 长官自然担得起肱骨之臣的称谓,国之重臣, 自然不会一直空悬。如果不是原本的礼部尚书赵定方晋升为尚书右仆射,而之后就是过年, 没来得及推选出接任的人选,这个位置根本不可能空着。
所以他推荐皇帝征辟尚庸为礼部尚书, 自然也是合情合理。尤其尚庸本人也是精通礼仪、喜爱教导提携后背的大儒, 简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职位了。
但尚庸最后还是没有接受。
他这一次进京, 并不只是自己一人之事。背后推动此事的人,看重的就是他名满天下, 如果这个时候就接受朝廷征辟,那么他在士林的声望肯定会陡然锐减。
那些士子可不会管礼部尚书这个职位有多高, 他们只会说尚庸连一次礼节性的推辞都没有,就迫不及待的做了朝廷的官,令人失望。
尚庸是大儒不错, 但此时的大儒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大家为学术之争,彼此争锋相对,关系本来也不好。何况礼部尚书的高官厚禄也令人眼红。朝廷赠他这个官职, 想来就不可能再以这样的礼遇征召旁人,如此岂不是说其他人凭空比他矮了一头?他们肯定不能容忍这种结果出现,所以一旦尚庸身上出现瑕疵,肯定会被人群起而攻之。
所以对他来说,这个选择并不难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心中火焚一样的憋闷和难受。
他如果真是不慕名利的人,也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他来京城,就是来做官的,却眼睁睁看着官职与自己擦肩而过,心中怎么能不急?
毕竟礼部尚书再往上,就是尚书阁的五位相公了。莫说尚庸只是个没有功名的儒生,就是诸葛再世,谋圣重出,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得到这样的位置。而朝廷拿不出更高的官职征辟他,自然就不会再提这件事了。
好友向彦诚为他出主意,“为今之计,尚兄只能在京中开馆讲学,宣扬自己的理念了。京中不少年轻士子都对古文运动颇感兴趣,知道尚兄来了京城,都递了帖子等着拜望,其中不乏能力卓绝者。尚兄用心教导,异日这些人入朝为官,未必不能继续推进尚兄的学说和理念。届时天下人再提起尚兄,也只有夸赞的话。”
道理尚庸当然都懂,但是十几年后?黄花菜都凉了!
但这话又不能对向彦诚说,他只能摆开笑脸,将此事敷衍过去。
讲学肯定是要讲的,但怎么讲,对谁讲,便是可商榷之处了。这些事,尚庸也不能自己做主,还得跟背后的人商量之后才能定下。
但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一个新的消息:尚书令崔绍称病不朝!
这才刚刚开年,他这个新上任的尚书令就称病不朝,是什么意思,有心人都一清二楚。之前百官联合起来发难,崔绍作为百官之长,在其中肯定发挥了很多作用,估计是经过了昨日早朝之后,有了退缩之意,所以才会称病。
这并不是他真的病了,而是一种试探。试探皇帝,也试探同僚们。
对于这个消息,有人在心中暗骂他奸猾,也有人松了一口气,更有人因此对局势有了新的判断……宫中更是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御医。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崔绍这是在装病的时候,御医回宫之后,皇帝一连赐下好多药材,又命御医常驻崔府,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崔绍竟然是真的病了!
这就不是试探,而是已经做出决定了。没见皇帝现在的态度吗?等这位崔相病好了,恐怕就要彻底站在皇帝这一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