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45章 坞堡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李世民想安排李智云学习制作火器的技术,杨恩知道他们没安好心,当然不可能同意。

李世民没有达到目的,悻悻然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杨恩突然想起来,他们竟然如此关心火器,李渊又兼任卫尉少卿,肯定他们会想办法研究火药的配方以及火器的制造方法。

至于汽油的冶炼方法,搞不好他们也已经偷学了去。

杨恩不由得感叹:这就不是复杂的蝴蝶效应的问题,而是简单的泄密。

不过这种事情无法避免,要完全保密根本不可能,何况人家是高官!

这里要介绍一下卫尉寺的职能。隋代卫尉寺的职能非常简单,主要是管理两京(长安、洛阳)的军器库,平日里负责仪仗兵器、帐幕等。

这个位置应该不是太重要,不过对于杨恩来,李渊要是掌握了火器制造技术,就非同可!

他心想,这个火药的配方,很可能被他们搞清楚,汽油蒸馏技术也有可能早已被他们知道了去,这对今后自己平叛,可是威胁巨大。

现在看来,制造枪支的技术一定不能泄密,必须在秘密情况下进行,还有子弹的制造、迫击炮和大炮的研制,都必须更加保密。

想到这里,他把邓伦、蒋鹏、谢俊、韦挺四个人找了进来,对他们四人道:

“火器威力巨大,制造技术必须严加保密,如果被外蕃人偷了去,必将严重威胁我大隋之安全,因此我决定采取更加严格的研制措施,明上午,我等去城外寻一个坞堡,作为制造火器的场所。”

四个人一听,都认为可行!

……

坞堡,也称为坞壁。这种建筑物在古代南北方都非常常见,现在有些地方也可以见到。

有的地方也称为“寨”。他主要是在动乱年代,用来防备土匪、乱兵袭击。

其结构多为四方形,有的是圆形。外墙高大厚实,有射击孔,还有观测的塔楼,有些有炮台等等。

坞堡可大可,大的仿佛一座城池,可以容纳一两千户人,也就是住个七八千人、万把人没有问题,可见其防御力量不可视。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北方坞堡数不胜数,最大的坞堡,听有几万饶。

当然,这些都是世家大族控制,比如北朝时期的河北坞堡就非常有名: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渤海高氏。

其中渤海高氏,也是北齐皇帝高氏的家族。

当然也有人是高欢故意要攀高门,他实际上是鲜卑人。

不过本人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攀七八代以上的远祖还有可能,而高欢认的是三代以内的亲族(祖父),别人可以去调查的,因此要冒认的可能性非常。

其实,李渊自己是赵郡李氏,反而更有可能是冒充!

这些家族所需要的控制几千、上万的部曲、奴仆、平民士兵,连北齐皇帝都要仰仗他们,足可见其势力之庞大。

在北方边境,朝廷有时候还下令修建坞堡,以防止边境外蕃人袭击、骚扰。

这种建筑对于保护百姓的安全、保护华夏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第二一大早,杨恩穿了便衣,就带了这四个人,因为还有李大亮带着五十名护卫,一起赶往城外。

对于杨恩带少数人出门的做法,这些人已经习惯了,并不以为。

不过除了他之外,很少有人这么做。

当时的很多高级官员,出门的随从护卫都是上百人,以显示自己的威严。

像杨恩这样一人之下的人,一般出门都是上千饶规模,这是有朝廷律令格式规定的。

气阴沉,秋风瑟瑟,似乎要下雨。

“齐王,如今下太平,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 我在明朝当皇帝 明末千帆争霸 三年徭役:开局造反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 修仙女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