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三章 另立中央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就是手下的亲信,到时也不一定会听话了。

“启禀国主,东路军也是一路大胜。如今除梧州城被清军夺回,辰州城,常德府,岳州府暂未收复以外,广西,湖南大部已经悉数兴复。”

王尚礼自然不知道孙可望心里的想法,但是他也很清楚,仅仅依靠李定国和冯双礼两路大军,不过五六万人马,是绝对不可能击败清廷十万大军的。

“但是,清廷十万大军已经南下,以西府和冯双礼的兵力,恐怕不能一战!”

“如此说来,湖南的战事,是一定要用到殿前军的咯?”孙可望似问非问道,看起来更像是自言自语。

“是,国主。”王尚礼的语气忽然间变得异常坚定,“八旗兵战力非凡,别说是劣势兵力了,便是势均力敌,也未必可胜啊!”

其实孙可望和王尚礼等人对当前八旗兵的战力认识是不一样的。

大西军最后一次和满清八旗的大决战,已经是六年前在四川西充凤凰山的时候了。那一战,八旗兵进军神速,战力不俗,王尚礼本部的大西军五大主力之一——御营便是在此战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对满清八旗的印象还停留在六年前的许多大西军将领,诸如王尚礼,颇有点“畏满如虎”的意思。

而穿越而来的孙可望,自然清楚八旗兵战力最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八旗兵和六年前的八旗兵,已经不能说是一个概念了。

当然,就算如此,八旗兵的战斗力还没有脆弱到“三藩之乱”的那种程度,但是和大西军精锐相比,已经不占上风了。

“孤知道!”孙可望说着,不由得微微叹了口气。

因为,他想起了原本历史上两兄弟不合,谣言四起,李定国负气出走,孙可望势单力薄,指挥失误,导致了宝庆之战的失败。

“国主是担心西府到时会不服指挥,不听调遣?”王尚礼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另外两人见谈到这个话题,也都噤若寒蝉。

孙可望和李定国的矛盾,在大西政权内部,虽然说是公开化的,但也还隔着一层窗户纸,除了两个当事人,没人敢主动捅破。

在经营云南,反攻川贵的这段时间,孙可望展现了强大的政治经济能力,一手民族大义抓政治,一手土地改革抓经济,使得大西军钱粮如山,不断壮大,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威望。

可是,随着永历帝的到来,李定国领军出滇,战果丰硕,威望越来越高,同时受到了南明旧官绅的挑拨,奉永历帝为尊,触碰到了孙可望的底线——永历-大西复合政权只能有一个话事人。

再加上兄弟俩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很有手腕,实力更强,可以做大西军的领袖,俩人的感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裂痕。

其实,这很难说谁对谁错,因为这时候的两人,都是坚定的抗清派,他们的争斗,就如同这些年来,南明各地的军阀一般,属于内部派系的领导权之争。

只不过,因为后面孙可望投清,李定国宁死不屈,再加上这段历史确实不出名,许多没有认真研读史书的人,就先入为主,把过错全推到了孙可望的身上,否认了他前期的抗清斗争。

其实,不止是孙可望和李定国有矛盾,收复广西之后,李定国对战利品的分配不公,也使得冯双礼抱怨不已,实在是太偏心了。

为此,在送回贵阳的战报上,冯双礼还特地向孙可望讨要了公道。

而孙可望看到李定国送回贵阳的缴获如此之少,还给被软禁在安龙的永历帝特地送去了捷报和战利品,心中哪里能不起猜疑?

“这家伙难道想要背着我另立中央?”孙可望都能猜到原主当时脑子在想什么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除了留守贵阳的三四万殿前军,孙可望可是把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赛罗:蓝色披风的少年 始更 老爹求我当太子我却帮老哥战天下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 光荣使命1937 烈焱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