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八十五章 吴郡财富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平相持,有八十余万亩耕田。”

“但以吴县这天府之国的地利而言,这种水准无疑是农业开垦极其不足。诸君绝不可因为眼前一点成就,便沾沾自喜,怡然自足。何时吴县一县产量,能抵北方数郡,一县丰收,天下富足,则勉强可算是初步功成。”

初步功成,也就是初步将吴县开垦的野无旷土,达到合格小农经济的水准。

而听闻孙策之言,堂内众人皆是瞠目结舌,吴县一县丰稔,便天下富足!这是何等富庶繁华之场景?

而这才堪堪是初步功成?!

面对诸君震惊,孙策为所有人鼓气激励道:“吴县目前的形势就已然颇令人惊喜,豪强部曲,百姓之家,纷纷拓地为田,以至于良田百万,远迈伦等。”

“吴县之地,地势平坦,古来耕耨之法,土柔则五十亩而一牛,土刚则二十亩一牛。按吴县肥沃之田,完全可以五十亩一牛。两千耕牛则年垦十万亩,无需十年,则复有良田百万亩。”

“两千耕牛尚且如此,更何况于吴县户籍数万。只要政令得法,豪族大户、百姓黔首皆积极垦田,养牛耕耘,年拓数十万亩何足道哉?”

看着孙策如此振奋意气,所有人皆深受激励,再看这一切,似乎的确不难实现。

耕牛仅官府手中便有数千头,数量总归是要比战马和驮马更多的。

而豪族手中更是家家户户都有不少耕牛,不得不雇放牛娃放牧。名将邓艾,少时便是一名放牛娃。

而豪族有耕牛,又有新式的江东犁,必然使农业生产大幅发展,产出大量粮食完全不在话下。

孙策对这一切都有极大信心!

不立田制,将生产关系调整到了最合适的制度下。

江东犁、耕牛更是将生产工具改进到了最佳。

大量人口又从北方南下,豪强手中隐匿的部曲也被统计出来,从军事征战,转为了农业生产。

这时候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工具都进入了最佳状态,吴县农业凭什么不进入腾飞?江南的农业水平,必然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纵观历史,汉室的生产力水平不如唐、宋,差的不就是这些吗?

生产工具孙策帮百姓补上了,生产关系调整到了更先进合理的模式,只要给百姓时间,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将生产力水平提升上来,将荒田开垦出来。不然一成不变的缓慢发展,大汉凭什么指望自己的生产力可以像大宋一样进入腾飞?

当然,说要完全赶上唐、宋,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不仅荒田的开垦需要时间,种粮的改进需要摸索,就是给农田配套的水利灌溉设施修建也得一步一步完善。

孙策随即便关注向这方面,说道:“内政提升,绝不能仅仅依靠民间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官府的治理。各县令、长,郡县农曹亦需积极劝课农桑,为百姓选育良种。同时组织青壮,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如今郡北已然平宁,应着力于发展农业。我打算将一笔钱财留给郡府,由郡府统筹兴修一批水利。如今府库中有多少钱财?”

吕范帮孙策掌管钱粮,立即回道:“禀将军,如今府库当中有钱四千六百万,金两千斤,银三千六百斤,布帛两万三千匹,谷粮九万四千石。”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府库中居然有接近十万石谷粮!

就算是除掉孙策和弘咨筹集到的粮草那也有五万多石的粮食是从各处豪强手中收购的。

看来豪强手中还是有财富啊,直接抢劫肯定是难以统计。但只要用法得当,还是能从他们手中收割来令人心动的财富。

这十万石粮食如果拿出来征战,完全足够上万大军征战半年了。

将军们第一时间急了,程普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 我在明朝当皇帝 明末千帆争霸 三年徭役:开局造反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 修仙女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