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七十章 吴县繁华,令孙策终生难忘一幕 (第3/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而在孙策的占田法激励下,这些客户们以乡党和宗族为团体,开始在吴县到处圈地。

他们十分强势,往往数百人,圈地数万亩!任何人只要进入他们圈地的范围耕种,他们就会群体出动,跟对方对持。

这种事每日都会引起纠纷,进而惊动官府。

事实上,这完全是因为客户对土地过度灼热的占有欲导致的。客户群体其实不占理。

但为了争取长吏的支持,客户族长们纷纷立下豪言,这几百顷田,他们势必会在三年内全部开垦出来!田籍可以从现在就开始登记了。在田曹帐簿上,现在就记,这数万亩良田属于他们客户人家。三年后,就可以按照这个土地规模,对他们征税了。

为了造成既定事实,他们当场跟田曹小吏带着宗族子弟对着荒田划分田籍。

而客家人这种过分的贪欲,成功激怒了本地的豪强。

他们有人力,有物力,自然不肯看着膏腴之地都被这些客户抢走。

他们纷纷组织部曲走出坞堡,开始大规模的用耕牛开垦太湖平原。

太湖平原广阔数千里,一望无垠,富饶无比。

而大豪强所占的田地多达数千亩,一眼望去根本看不见边际,也没有田垄分割浪费。

这一幕,孙策在原野上眺望时,震撼的终身难忘!

孙策仿佛在这里见到了东欧平原那种广袤无垠的天然粮仓。

但这里可是吴县!是江南鱼米之乡。

用东欧平原那种地方跟这里比,可太屈辱这片天府之国了。

这里的气候、水纹、土地富饶程度,完全只在东欧平原之上。只是诸夏含蓄,躲起来偷偷发财,不吹这里罢了。论粮仓,这里能养的人口,可是远超那个所谓的欧洲粮仓。诸夏吹苏湖熟,天下足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群蛮人呢。

哪怕当世双方的文明程度,也有着天壤之别!

大豪强们不再担忧乱世兵戈,终于走出坞堡,开始全力投资生产。他们解散部曲,铸剑为犁。大力投资农业垦殖,发展技术。

当下已经存在的各种农具,那些小农之家,以及客户宗族们不敢想象便利器械,他们全部给部曲配备了上去。

随后更是全力推广牛耕,普及耕犁。

力求用最少的人,耕种最多的田。是每一位大贵族、大资本家天生的本能。

农业技术的发展,先进器械的运用,永远是这种大族比小农更便利。

孙策政令推行的效果,别的不说,至少今年晚稻成熟之时,能收获的粮食远超之前汉室治理的吴郡。明年哪怕发生旱灾,也有更多的粮食可以赈灾,不至于一次灾害过来,饿殍遍野。百姓哪怕去卖儿鬻女,也好过去啃树皮草根。至少粮食从有没有的问题,变成了谁有谁无的问题。有无的问题,总比怎么分配的问题更缓和。

这股占田风气,甚至吹到了孙策的梧桐苑这里。

孙策手上除了有官田,还有大量的苑囿,比如梧桐苑、鹿苑等。

这种苑囿面积通常都有数万亩,包括湖塘、山林、猎场等等。

关中闹灾时,汉室皇帝就喜欢开放皇家苑囿给难民耕种,比如汉武帝经常开放上林苑,允许百姓进去耕种甚至打猎。

周澄也在梧桐苑里找到了带着亲卫在这里忙碌的孙策,哭笑不得:“孙郎,你最近时日都带着亲卫在这梧桐苑郊野,原来不是练骑射,而是在种树植?”

正撅着屁股挖坑的蒋钦,闻言立即窜了起来,挺直身子,满脸求救的神情,目光幽怨的看向周澄。

“夫人,快劝劝将军吧!”他几乎哀嚎:“从加入将军麾下,我都感觉我快几乎不知道带兵打仗是什么风采了!”

见周澄疑惑,他声色皆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 我在明朝当皇帝 明末千帆争霸 三年徭役:开局造反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 修仙女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