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时局纷乱,国事倾颓,正是英雄并起之时。
李吴山能有今日的局面,依靠的就是未雨绸缪的前瞻眼光和对天下大势的敏锐洞察,但有这个本事的绝非仅仅只是他李吴山一人。
汝宁总兵官罗长秋同样具备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本事。
这位罗长秋罗总兵原本只是个“乡间豪客”,按照古籍中的说法就是“游侠儿”,其实就是个好勇斗狠的泼皮。只因他性情豪爽广交江湖朋友,逐渐在身边聚集起了一批人,成为地方上的一股势力。
和一般那种鱼肉乡里欺诈良善的地痞无赖不同,罗长秋颇有些眼光,早早就看出了大明朝的江山已不那么稳固,处处显露出末世的残破迹象,情知乱世将至。
早在李闯第一次进入河南之前,罗长秋就散尽家财招揽人手,拉起了属于自己的队伍。那个时候还没有团练的说法,当时的罗长秋仅仅只能算是一方豪强罢了。机会从来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闯军在河南和左良玉反复鏖战的时候,数不清的文臣武将纷纷逃散,一时间人心惶惶朝不保夕。看准了机会的罗长秋打出“平贼安民”的旗号,占据了一个大义的名分。
其实,罗长秋从未真正和闯军交战过,而是趁着纷乱的时局不停的兼并地方上的小股势力,一门心思的壮大自己的实力,短短几年的时光就成为汝宁府最大的一股军事力量。
闯军攻破开封之后,整个河南已成为李自成的囊中之物,审时度势的罗长秋毫不犹豫的投靠了闯军,挂了“闯”字大旗,摇身一变就从官军变成了闯军。
后来李闯进犯京师,正式改大明为大顺,从名义上完成了改朝换代的过程,作为地方实力派的罗长秋也捞了不少好处。奈何好景不长,李自成刚刚进京师没有多久就被吴三桂和八旗辫子兵打了出来,并且被兜着屁股一路穷追猛打,眼看着就已不行了,但罗长秋却依旧挂着闯军的旗号,履行着“镇守”汝宁的职责。
当清军西渡黄河的消息传来之后,罗长秋很清楚的意识到李自成大势已去,知道李自成这棵大树已经靠不住了,马上做出了对自己最有益的选择:调过头去反戈一击,攻打身旁的闯军各部,再次竖起了大明的旗号,又一次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当时的弘光朝曾经下旨表彰罗长秋的“忠义之举”,并且赏了一个很高的爵位。其实罗长秋根本就看不上江南的残明小朝廷,因为他早就看出这个小朝廷根本就不是成大事的样子。
大明也好,大顺也罢,还有现在的江南小朝廷,全都不是罗长秋效忠的对象,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效忠于谁,而是一门心思的壮大自己的实力,想要成为乱世之中的枭雄人物罢了。
西边的闯军残部被清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眼看着一天不如一天,清军终于有机会腾出手来,开始调兵南下了。到了这个时候,罗长秋的军阀本性就开始显露出来。
一面和江南小朝廷周旋,一面暗中和清军接触,其实就是给自己准备好退路,到时候无论谁占据了上风,他都不会受损——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是绝大多数军阀的普遍做法。
这天下是谁的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保证自己的实力。只要手中有兵,无论谁得了天下都少不了自己的好处。
但这种墙头草的做派并不能维持多久,脆弱而又微妙的战略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当时的清军虽然已经制定了南下的大战略,但主攻方向并不这边。当时的清军准备入江淮下江南,反而是河南的闯军残部让清军不得不改变战略。
现如今的李自成虽已显露出明显的颓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尤其是在豫西和豫南一带,还存在着大量的闯军残部,而且这些人并不是闯军的嫡系人马。而是地方上的宗社会党和打着闯军旗号的地方军。
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