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五十九章 知识就是力量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项修筑工程,将比修筑长城、京杭大运河这些都要伟大时,跟是激动的嗷嗷叫。

看着学子们激动万分的模样,朱缺不由得感叹:‘年轻,真好!’

想当初,就算自己的老上司画多大的饼、勾勒多么宏伟的蓝图,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早就在骂娘了……

忙碌了一整天,测绘队行进了不足十里路,倒也与朱缺估算的差不多。

好在工作安排在前头,当他们抵达宿营地时,张彪已经带领五百人的建筑队,修好了一座简陋而牢固的营寨,当天晚上就吃到了兽肉、喝到了热乎乎的鱼汤。

生活如此充实,年轻人们早早的便入睡了。

朱缺披了一件衣衫,坐在营寨的了望台上,与张彪喝了大半夜的酒,望着满天星斗,突然十分想念朱家庄、朱家沟和马皇后。

多好的女人,多好的皇后娘娘!

可惜了。

他板着指头计算,原剧本中,马皇后将于洪武十五年八月薨逝,距离现在只有区区三年时光,想想就令人唏嘘不已。

于是,他斟满一碗酒,遥对西南的应天城方向:“后妈,儿子敬您老人家一碗酒!”

尔后,他又斟满一碗酒,神色暗然的祝祷一句:“先父朱国瑞,爹,与孩儿共饮此酒!”

言毕,他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

随着时光流逝,黑龙谷铁路的修筑有条不紊,每一个日夜,都有所进展,大家憋着一股子劲儿的就想贯通这条路。

测绘队的工作在二十天后完成,朱缺便回头去巡视后续的那些施工现场,一路上,时不时的就能听到火药包炸山的闷响,数百人的一支伐木队,将源源不断的冷杉、鱼鳞松、堰松等原木运送到河谷里;

孔家的七八个儿子亲自上阵,组成了一个将近一千人的工程器械队,设计出各种各样极为实用的建筑工具和车床,对那些巨大的原木进行分类加工。

而最为忙碌的,还是张彪亲自指挥的运输队、建筑队和碎石队。

让朱缺颇为满意的,是张彪这憨货果然开窍了,竟然知道‘就地取材’、‘循序渐进’的工序,在修筑路基的时候,是从里往外夯筑的。

因为夯基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三合土’,而石灰石矿就在河谷深处,故而,他们的效率很高,才二十几天工夫,就夯基百余里。

至于碎石队,就是炸山、碎石、遴选、再碎石、再遴选。

几千人在火药包、蒸汽机、铁砂床等的辅助下,干得十分辛苦,但效率还算可以,基本能保证道砟石的供应……

……

这条铁路修筑的动静很大,但实际上朱缺心里明白,里面还差了太多太多细节,比如站场、信号、地基防水、铁丝网铺设、水泥混凝土浇灌等,差不多就是一个简化版的‘铁轨路’。

简陋一些不要紧,只要能凑合着用即可。

抱着这样的一种态度,朱缺焦灼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回到了黑龙城,开始着手处理其他事情。

对张彪、孔氏父子等人的能力和耐力,他很有信心,相信只要能修筑出第一条、第二条,大家就能够修筑出无数条。

终于,在冬季来临之前,黑龙谷铁路基本贯通。

第一列蒸汽机火车,由孔十二亲自驾驶,以一个时辰三十里的速度,将黑龙谷农场收获的一部分粮食运回黑龙城。

那一天,朱缺另外还收获了三个好消息——

第一批强度高、韧性好、容易加工和焊接、耐海水腐蚀等综合特性的合金钢材生产出来了;

第一台发电机被发明出来了;

第一批无缝钢管生产出来了!

这三个消息,一个比一个令人振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赛罗:蓝色披风的少年 始更 老爹求我当太子我却帮老哥战天下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 光荣使命1937 烈焱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