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七十一章 奇怪的大读书人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当然,【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备、建设与运行,眼下还只能秘密进行,就连张彪这样的憨货都给瞒住了。

用朱缺少爷的话说,就是先搞一两年研究,积累一些经验,编制一些教材,等时机成熟方能‘招生’。

基本上、算是一个研究所吧。

而且,这一切,还不是朱缺的意思。

而是孔希脸的意思。

老先生说,当下的洪武皇帝尊崇儒家学说,重视农耕,颇为鄙视工商者,这一点比较狭隘,虽然在短期内能大大促进荒地开垦,也有利于人口增长;

但从长远来说,则不免有些偏激,迟早会酿成恶果。

他说,儒学是个好东西,但现在被清洗的太过干净,早就失了原本的博大精深,也没了对黎民百姓最基本的敬畏与怜悯,故而,只能算是末流之学。

至于以农为本,本身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一味强调,也是一种祸患,不利于国力恢复和发展。

所以,如果学院的实情被皇帝知晓,定然引来不必要的猜忌。

索性不如‘学以致用’、‘百姓日用而不知’,等学院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将其归结为朱缺少爷的天纵奇才就是了。

反正他的人设就是一个纨绔恶少、隐世高人,就算多上一些奇思妙想,朝廷也不会太过在意,只会全力拉拢……

……

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

与老先生促膝长谈大半夜,朱缺几乎都要怀疑人生了。

这位孔希脸,到底是儒家?道家?阴阳家?还是法家?或者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墨家门徒?

都像,但不完全是。

当然,对朱缺而言,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位孔圣后人就是一位好校长,好老师,在冬日漫漫长夜的孤寂中,一位能与他促膝长谈、随和温厚的老哥哥……

如此忙忙碌碌,转眼间就到了年关。

这期间,朱元璋、李善长、胡惟庸、毛骧四人曾来过一趟朱家庄,带过来一些粮食、肉菜、酒等生活物品;

另外,朱元璋还带来几千斤铁、铜等,好让朱缺在开春前打制一些农耕用具,以免耽误农时。

此外,还将工部的几十名大匠也带过来,让他们随时听候朱缺调遣。

看得出,这位‘老爹’对朱缺培育的新品稻种、土豆,可是十分的上心呢。

在他的主持下,附近方圆数十里之地,所有农庄,无论其人口、牲口、农具、田地等,一股脑儿的都划归了朱家庄……

朱缺对此没吭声。

老爹这人不靠谱,这样胡乱搞下去,侵占民田,扰乱百姓生计,不被皇爷朱重八追究罪责才怪呢!

简直就、无语了。

朱棣、徐增寿、赵良成等一众纨绔恶少,也是有事没事的就往朱家庄跑,请教‘铁路修筑’的一些细节问题,让朱缺烦不胜烦。

这段时间,他与孔希脸等人,整日整夜的研究轻轨铁路、蒸汽机车、纺织机、新式农具等,哪有工夫伺候这帮大爷?

尤其让人头疼的!

是这帮货一到庄子上就咋咋呼呼的,又是嚷嚷着要吃烤土豆,又是摩拳擦掌的打架斗殴,整日介不务正业,搞得整个朱家庄鸡飞狗跳、乌烟瘴气。

最后,朱缺实在受不了,便将张彪放了出来。

“少爷,有活儿干了?”

“对。”

“干谁?”

“看见那帮京城来的二货没?瞧谁不顺眼,就找个借口或理由,往疼弄就是了。”

“好!”

“记住,不准出人命,也不能缝屁燕子……”

眼瞅着张彪‘嘿嘿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日月江山永为明朱瞻垶 这就是咱大明的战神?太离谱了! 红楼商人:了不起的板儿 煌煌帝国之大秦 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 明末枭雄:从佃农开始 大明:开局烤红薯,馋哭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