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周朝兴衰史 (第3/7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防建设,为周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王注重民生和经济的发展,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强了文化和外交建设,使周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那周公到底做了哪些事呢?

1、不避猜忌摄政临朝。武王离世后,周朝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稳定局面成为了当时最为紧迫的任务。周公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非常强硬的决定,他不避猜忌,亲自摄政临朝。

虽然这种方式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和猜忌,但是周公坚定地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他相信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让周朝在短时间内稳定下来。

周公的这个决定最终证明是正确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稳定了周朝的局面。

2、亲自率兵东征讨逆。亲自率领军队东征,讨伐叛乱的诸侯,平定了“三监之乱”,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地位。这次东征也是周公辅政七年里的一项重要功绩。

除了军事方面的成就,周公还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规范了官员的行为,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还推行礼乐制度,提倡儒家思想,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为周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助成王再封诸侯。周朝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消灭了管、商、徐、奄、薄姑等诸侯国,这些土地空出来后,周朝王畿并不可能全部收归,因此需要对这些土地进行新的敕封。

周公为此特请成王再封诸侯,成王接受了周公的建议,重新对这些土地进行了分封,并追加敕封了文、武两位先王时期的功臣后人。

宋、卫、聃、唐(后改为晋)、楚等国获得了朝廷的分封,成为被周朝认可的诸侯国,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控制管理,也符合武王以藩屏周的设想。

4、监造东都洛邑。早在武王灭商之时,姬发就意识到王都丰镐离中原过远,不利于朝廷对东部地区的管理。于是,武王和周公商议,在洛邑营建东都,并将国家重器九鼎暂时存放在这里。

可惜,武王早逝,周公托孤之人,肩负完成东都建设的重任,周公督造下,洛邑很快落成,成为周朝的东都。为了表示东都的建成是在东征之后,取“完成周朝一统河山”之意,命名为“成周”。相对的,周朝的首都丰镐是王朝的宗祀所在,因此被称作“宗周”。

东都洛邑的建设,不仅加强了朝廷对东部地区的管理,也为周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周公的督造下,大量的顽固殷民被迁到洛邑,一方面加强监管,一方面作为劳工来加快东都的建设。这些人的劳动力,为东都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东都洛邑的建设是周朝兴盛的重要标志,也为后来的周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与召公一起分陕而治。周公、召公是周朝初期的两位重要官员,他们在管理王朝方面功不可没。

为了更好地管理周朝,他们决定在陕塬这个地方分而治之,陕塬位于河南三门峡内,正好处于周朝当时所控疆域东西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周公、召公在此地立石柱为界,分别管理东西两个地区。

召公主抓生产,管理陕塬以西的地区;周公则执掌军控,管理陕塬以东的地区,这样的分工协作使得管理更加平衡,也为东征及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种分陕而治的方式不仅消除了周公、召公之间的芥蒂,也为周朝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朝的兴盛,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文化、科技等方面有所突破。

周朝的礼乐制度、甲骨文等文化遗产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周朝的铁器制造技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战争打下了基础。

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四合院算卦:从采购员开始全能 封王大汉 紫塞秋风杨霆风 大明:开局义军一弓兵 极品大周昏君 九州恃风雷 穿越大明:我才不做亡国太子呢